• 71阅读
  • 0回复

“奖金效应”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13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快语新言

  “奖金效应”谈
  王清宪
人常说,如今打听职工的收入,应先问奖金多少,后问工资几何。可见奖金在人们收入中所占的位置了。
前几年拨乱反正时,给“物质刺激”翻了案,可后来又有点把奖金作用想得太神了。于是乎,奖金数额越发越高,受奖面积越来越大。奖金几乎成了人人一份的“追加工资”。可效益呢?在许多企业里并不理想。厂长企盼已久的职工劳动热情,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被“刺激”出来,有的反“刺激”出不给奖金不干活的毛病。这倒让当厂长的哭笑不得。
奖金制度不完善,名为奖金,实为“大锅饭”。奖金观念不正确,有的企业,有的职工,不是用优秀的成绩去获取奖金。而是专想“算计”国家的办法多拿钱。这些无疑都影响了“奖金效应”的发挥。但我想,“热情没有被刺激出来,恐怕还在于,有的企业过分注重奖金刺激的作用,而忽略了其他。
这里,不妨讲三个故事:
例一,某青工较为懒散,企业停发他一年奖金,对他却毫无触动。一天,与厂长街头相遇,厂长主动与他招呼,并亲切地拍拍其肩膀:“小伙子,最近干得不错”。岂料,“一语回春”,年终,小伙子竟当上了先进生产者。
例二,某职工自称“嬉皮士”,打扮得奇模怪样,整日东游西晃。后来,他的一项技术改造建议被工厂采纳,受到大会表扬。从此,这位“嬉皮士”一改“怪貌”,成了厂里有名的革新能手。
例三,去年,日元升值,影响了日本企业的出口贸易。许多有名的大公司对职工减薪。收入减少了,你们为什么不罢工?一个日本职工这样回答我国记者的提问:往日,企业给了我们荣誉、养活了我们。如今,企业有了困难,我们也得帮企业渡过难关。记者被告知,该企业职工走亲访友时都不忘佩戴厂徽,能是该企业的职员,他们感到骄傲。
你说,这怎么能完全用金钱解释得了呢?人的需求是复杂的。除了物质的,还有精神的。二者之间,在许多情况下具有不可替代性。
我并不是说奖金没有作用。但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研究认为,在企业管理中,有一类因素,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有更高的热情。他认为,保健、工资、奖金、工作条件、福利等,都属于这一类。而能够激发出职工劳动热情的,往往要靠责任感、成就感、企业自豪感,等等。
在“奖金效应”并不理想的今天,在研究改进奖金制度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好好研究职工的精神需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