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息事良方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13
第8版(副刊)
专栏:

息事良方之一
  方成
有人说,北京人好吵架,这是颇为冤枉的。说这话的人多半是流动人口,不了解真情。我平常骑自行车,有时乘电车或公共汽车,却也常遇见吵架的,但一听口音,未必都是我们北京人。我就没和人吵过,虽然有时也想吵两句,总发动不起来。因为我虽说算得手巧,可嘴笨,缺少争吵时必需的争辩之才,听了刺耳的话,头脑还没反应过来,一愣神之间,势态趋于和缓,再想吵,话茬儿已接不上,坐失良机。
书上说,矛盾是无所不在的,骑车当然不例外。那年春天,我顶着风骑车出前门——流动来的外乡人照香烟牌子叫“大前门”,往南走不远,前面一位骑车人正闹伤风,一路走,一路擤鼻涕。我掏手帕不及,溅了一脸,心里有气,赶上前去对他说:“你擤了我一脸”!他回头说了一句:“哦,今天风大。”我还没想好该说什么,他已经拐弯了,没吵起来。但此人的口音把“风”字说成“奉”,不像北京人。又一次,我骑车正路过一家服装商店,忽觉有什么软东西碰了我车子的后轮,我没在意,却听得一声娇嗔:“你瞧着点!”是纯正北京口音。一看是位年轻的时装女子。我还没想出该说什么,她已飞步进了商店,大概看上时髦时装,忙着抢购去了。过后我才想出,应该回敬她一句:“我脑后没长眼睛,怎么能瞧见你往我后轮上撞!”但为时已迟了。不过后来我又想,女人都爱美,何况年轻,车轱辘上尽是油污,撞上去把衣裤弄脏,她准心疼。人一心疼,说话就没准儿了,别说是北京人,外地人也一样。
最可气的是那天一清早,我骑车去美术馆看画展,刚到一个十字路口,忽亮红灯。前面那个人一个急刹车,我也急忙把车刹住,不料后面那位没来得及,这100多斤连车带人,猛的扑到我身上,把我压倒在地。我好不容易爬起来,却被他一把将我揪住,说我的车把硌“痛”了他的胸口。这回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还是同行的一位女同志——她是北京人,会息事宁人,立即向他说了两句客气话,还问他:“您贵姓?”他这才软下来,不再追究,大概胸口也不“痛”了。此人肯定不是北京人;北京人不说“痛”,说疼,他多半是从南方来的。
争吵分两种。一种是原则性之争,不得不应战;一种是小来小去的,谁无意中碰了谁的脚鸡眼,一个不肯道歉,一个不依不饶,吵起来了。动不动就吵,虽说会使一些人觉得有趣,凑近来围观,但究竟不是文明之举,似不必在这种场合一逞豪强的。我在深圳很少见争吵。要说深圳的人比较文明,根据尚嫌不足,但我知道在深圳的人是比较忙的,他们的标语是:“时间就是金钱”。吵架须花时间,花时间等于花钱吵架,他们不干。忙于工作的科学家、文学家、企业家准没工夫吵架。据说西方人是更珍惜时间的,即使你把他撞个跟头,有的人还会爬起来向你说一声:“对不起”,好像是他撞了你似的。几秒钟之内,矛盾消解,各走各的。
由此看来,如果忙于工作,我想是解决无端争吵、保持文明人风度之一良方。当然还有更多的根治之方,许是人所共知,用不着多说了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