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藏书和藏书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15
第8版(副刊)
专栏:七味书谭

  藏书和藏书印
  黄苗子
读书和藏书应当属于一种“雅事”,或者叫做高尚行为。可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会因一定条件就异化,藏书也不例外。
十多年前,阿英同志的藏书是有名的,许多明刻的珍、善本书,是他五十多年从南北各地、从戎马倥偬中辛勤搜购的。50年代后期,他往北京棉花胡同,那时除了李一氓、齐燕铭、徐平羽等同志常去看他以外,还有一个福建口音的人,也常到棉花胡同借阅阿英同志的明版书。
“文革”中,阿英在文联被关进“牛棚”。那时,那位炙手可热的福建人忽然给文联造反派去个电话,叫把阿英同志的所有藏书送到某处集中,“不许散失”。造反派遵命行事。后来在某一夜,几部汽车开进某处,警卫森严,于是一夜之间,阿英的明版书被归入福建人及其几个同伙的书架中!最近看到一部苏联拍的纪录片《普通法西斯》,使我回想起当年举国若狂的扫“四旧”、烧线装书的情景,在伤心惨目之余,忽然也想起此事。
藏书是雅事,风雅的中国读书人,更喜欢在他心爱的线装书上盖上朱红小印,一方面表示这是本人的藏书,另方面增加了书页的装饰味道,如果是先代名家的藏书,上面有个藏书章,则更加增加了这本书的文物价值。例如一本宋版书,上面有清·黄丕烈“士礼居”或“百宋一鏖”的藏书印,那就更增加了书的声价,这是读书人都知道的。
就在这场浩劫以后,党和政府按照政策,发还曾被掠夺的宋、明、古籍,却往往在原有的藏书家的印章之外,多了几方图章。据笔者所目睹的,有白文“江青藏书”(约三厘米),往往盖在封面显目处或“天头”(书页上面空白处)上,看来很有霸气。有朱文“伯达藏书”,大小风格和上面的相同。另有“温陵陈伯达印”大章一方,见于发还书上。此外另一家的白文“康生”仿汉小印,不到一厘米半。这方印往往盖得位置恰当,同时还赫然盖有“归公”朱文小印,大小与仿汉名章相同;出人意外的,更有一方“大公无私”的方印,与名章同时盖在书上。见者莫不伸出舌头。
说江青盖的印“霸气”,例子是不少的。一本盖有清代藏书家刘喜海印章的善本书,却硬被一方“江青藏书之章”覆盖在刘印上面,此种“开硬弓”的蛮横手段,将来有人写中国藏书史时,也是“史无前例”的。
在《七味书谭》中,这一谭“属于什么味”?笔者也搞不清楚,只好让读者自己去品尝了。(附图片)
  陈伯达印
  江青“霸气”印
  康生“大公无私”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