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蝶友——记武汉市退休工人刘敬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19
第4版(文化生活·体育)
专栏:

  蝶友
  ——记武汉市退休工人刘敬槐
本报记者 龚达发
春节前后,武汉龟山的蝴蝶画展吸引了众多的游客。蝴蝶标本栩栩如生,蝶画流光溢彩,妩媚动人。展览是由退休工人刘敬槐主办的。
朋友称他为蝶痴、蝶迷;刘敬槐自称蝶友。
1981年夏天,他像往常一样捧读《参考消息》,一条《朝日新闻》的电讯跳入眼帘。
报道说,日本北海道登山队在中国四川贡嘎山登山受挫,八人牺牲,但却有“重大收获”:捕到几只云南斑纹凤蝶。报纸接着介绍,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蝶种。半个世纪前英国人曾在云南捕过一只,至今还珍藏在大英博物馆。
刘敬槐好像受到了羞辱。我们国家的珍贵蝴蝶资源,自己没有开发,甚至没有发现,在半个世纪之内被外国人两次发现,视为珍宝,作为一个中国公民难道没有责任吗?
刘敬槐从此如痴如醉地钻研蝴蝶。他向专家求教,向内行学习,知道中国盛产蝴蝶,全世界1.4万种蝴蝶,中国就有1300多种。他拿着每月70多元的退休金,自费调查我国的蝴蝶资源,采集蝴蝶标本。年复一年,他走遍了鄂西神农架、云南苍山、川西大凉山、广西瑶寨,餐风饮露,青山作伴。
每当他捕到一只珍贵蝴蝶,就像小孩一样欢呼雀跃。几年间捕到的蝴蝶数以万计,品种达300多种。金裳凤蝶,宝镜凤蝶,扑喙蝶,三尾蛱蝶,金斑喙凤蝶等等都成了他的标本。他还有不少奇缘,在大凉山第一次发现金斑喙凤蝶,在武汉郊区第一次捕到中华虎凤蝶。
蝴蝶标本层层叠叠地塞满了十几平方米的斗室。做标本剩下大量五光十色的蝴蝶残翅。他顿生奇想,用蝶翅作画。他功底很深的绘画技巧派上了用场。一片片残缺不全的蝶翅经过剪裁、拼凑、粘贴,就成了绚丽多彩的蝶画:秋雁排空,岛中对酒,琵琶遮面,轻歌曼舞,无不光彩夺目。
刘敬槐的追求没有止境。几年来,他写了几十篇捕蝶心得和蝴蝶、蝶画研究文章。与台湾朋友共同编写《中华蝴蝶图鉴》,填补我国蝴蝶研究中的这项空白,是他的心愿。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