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评优与查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19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快语新言

  评优与查劣
  彦田
近来,人们对颇为频繁的产品“评优”活动,提出了一些异议。人们希望“评优”应该“货真价实”,应该少而精,防止过多、过滥,更要防止借“评优”搞别的名堂,这是很有道理的。
我以为,在约束一下“评优”活动的同时,应该加强“查劣”活动。把“评优”和“查劣”两者结合起来。
所谓“查劣”活动,就是国家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广大消费者,几方面以各种方式、各种形式,把伪劣产品清查出来,并把它示众,使它们再不能鱼目混珠。
“评优”活动并非完全没有作用。质量好的产品被评选出来,这对企业是个荣誉,并可以由此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广大消费者也可以知道哪些是优质产品,在选购的时候,心里更有底儿了。这无疑有利于市场的竞争机制发挥作用。但是“评优”活动也有它很大的局限。有的厂家获得优质产品的称号之时,也就是开始吃牌子,不求上进甚至质量下降之日。打着“优质产品”的产品,实际并不优质,这就更容易懵人。再者,现在大多数商品仍然是卖方市场,优质产品更加紧俏,往往只是可望不可及,难以买到,如果能买到一般的合格品,消费者常常就心满意足了。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最实际的愿望就是“不要上当”,不要被伪劣商品所欺骗。我们知道,越是紧俏商品,越是名贵商品,就越容易有假货、劣货乘机混杂其间,欺骗消费者。消费者也很容易“饥不择食”,受骗上当。作假酒者,多假冒“茅台”,而没有冒充“二锅头”的;电冰箱最抢手的时候,也就是劣质电冰箱最容易出笼的时候。因此,在今天供需矛盾比较大的情况下,防止伪劣产品的任务就更加显得突出。如果说“评优”是帮助消费者“锦上添花”的话,那么“查劣”就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雪中送炭”。
之所以需要强调“查劣”,还有这样一层意思:“评优”一般说是“讨好”的事情,主持者也往往从中得到一些好处。而“查劣”则是“得罪人”的事情,不仅会遇到种种阻力,主持者有时还要担些风险——特别是遇到地方或部门保护主义的时候。
“查劣”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需要得到更广泛的支持,需要做得更经常、更广泛、更深入、更细致。
既有“评优”的荣誉鼓励,又有“查劣”的惩罚威胁,两头一挤,我国产品质量才会全面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