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华东铁路最薄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19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如何尽快改变滞后局面?——交通运输问题讨论

  华东铁路最薄弱
上海铁路局局长 韩杼滨
铁路在全国是薄弱环节,而华东铁路则是最薄弱的环节。从1958年到1987年的30年间,上海铁路局换算周转量增长6.75倍,而铁路营业里程只增长了1.8倍,营业里程只占全国的10%。
据预测,本世纪末上海经济区工农业总产值要比1980年翻2.3番,调入华东的煤炭将增长202.6%,铁路换算周转量需增长114%,人均年乘车次数从目前的0.71次提高到人均1.1次(即目前全国的平均水平),完成这样的运量,全局至少需要8700公里营业铁路,而我局目前只有5400公里营业铁路。
1986年,国务院批准铁路实行全行业经济承包,并决定对东北及沿海16000公里铁路实行强化改造,这给处于困境中的华东铁路带来了希望,出现了好的转机。但是,按“中取华东”建设规模与上海经济区到本世纪末的发展要求比较,还有很大差距。而目前“中取华东”又面临新的问题。1986年所确定的投资概算,由于价格的因素,已根本无法完成原定建设规模和扩能目标。
从铁路的性质、地位、影响和现状看,当前,首先要落实国务院批准的铁路实行大包干文件中规定的经济政策,改善铁路发展环境,解决“低收入对高支出,死运价对活物价”的问题,支持铁路完成建设改造任务。其次,要从中央各部门到地方各界,都要理解、关心和支持铁路,从财政、信贷、税收、投资、折旧、工资等方面扶植铁路,特别是沿海地区的铁路。再次,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大力发展地方铁路,采取旧线改造和路网中的骨干新线由国家投资,路网规划中的其它新线和现有线路的综合配套设施(如货场、车站等)由地方集资(包括国营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投资参股)办法,加快铁路的建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