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中国铁路并非“夕阳产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19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如何尽快改变滞后局面?——交通运输问题讨论

  中国铁路并非“夕阳产业”
铁道部科技局副局长 何璧
“外国,铁路已沦为夕阳产业;我国,铁路的主导作用正在发生动摇。”此等观点,辗转引述,似成思维定式。实际情况如何?
我国幅员辽阔,原材料多分布在腹地,加工工业多集中在东部沿海,资源分布与产业配置很不均衡,形成大宗货物自西向东、由北至南流动的格局。商品经济带动人口城市化和流动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客流涌向廉价的铁路。这个局面,使我国铁路在国民生计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对国际背景的把握上,我们不能无视铁路先于工业化超前发展的史实。美国筑路高潮时期,铁路营运里程曾达四十万公里,超前的铁路为工业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可以说,没有铁路,就没有今天美国的强盛。本世纪三十年代,西方铁路产业确实一度萧条,这是经济危机,各种运输方式激烈竞争、经营管理不善、政府干预运价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但七十年代世界能源危机后,由于铁路的节能优势,使它重振雄风。美国通过“经济停滞法”,调整了运价,西德确定了“扶持铁路,限制公路,维持水运,发展民航”的政策。各国政府也纷纷投资,使铁路有了长足进展。
从历史上看,从来也没有仅仅利用一种运输方式的先例。现代交通更需如此。在众多的运输方式中,我们选择谁为主导呢?铁路,贯通全国,运量大、速度快、成本低、能耗少、污染轻、全天候、并可利用多种能源……有这些优势,铁路应该顺理成章地成为优先发展的重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