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要改变“铁路独撑天下”的局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19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如何尽快改变滞后局面?——交通运输问题讨论

  要改变“铁路独撑天下”的局面
交通公路规划设计院工程师 周海涛
铁路太挤了。1987年,铁路运送旅客11亿人次、货物13亿吨。干线上每十分钟就有一列火车通过,客车车厢从13节加到20节,118个座位挤着236个旅客,甚至连厕所也成了“包厢”。
或许有人认为这是暂时的。但专家们的预测说明:今后10年,客、货运量都将增加1倍。就是说,即使保持现在的拥挤程度,铁路运量还要增加1倍。
从1876年我国第一条铁路建设至今,百余年时间才建成现在的5万多公里。尽管今天的建设技术与能力已非昔日可比,但要在10年内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人力、物力、财力都不可能。
我认为要改变铁路运输紧张、拥挤的状况,出路就是“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分流,变“铁交通”为“大交通”,改变“铁路独撑天下”的局面。
据有关方面统计分析,铁路客运中,平均运距在149公里以内的占42%;货运中,也有20%左右是100公里以内的中短途运输。而在200公里以内,公路运输方便灵活,是完全可以胜任的。铁路完成的11亿人客运中有8亿人应该由公路来完成。
而公路大有潜力可挖。全国100万公里公路,平均每公里公路上仅有4辆汽车在奔跑。公路运输发达的国家,可达到每公里几十辆汽车。可以设想,如果提高我们的公路管理水平,解决混合交通问题,公路完全可能承担铁路的分流。况且,内河水运也都有潜力可挖。
现在分流“分”不出去,也有必然原因。公路路况差,车辆老旧;水运里程缩短,航道阻塞。加上运输价格比例长期不动,公路运价竟是铁路的十几倍,货物和旅客自然都挤上了铁路。这就要求我们调整运价,减少铁路中短途业务,并增加对公路、水运的投入,才可使分流实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