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拥护工学院调整方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4-20
第3版()
专栏:

拥护工学院调整方案
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 马大猷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在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召开了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在会议上拟定了全国工学院院系调整方案,这个方案已经由政务院批准,并已在本年四月十六日公布了。这对于全国的高等工业教育是一个最大的喜讯,是全国高等教育彻底改革的开始,也是全国高等教育无保留地服从祖国需要、为祖国培养高级建设人材的重要步骤。这是值得所有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同志们热烈拥护的,也是值得全国人民欢呼的。
旧中国遗留给我们的高等教育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是不适合于新中国人民的需要的。但是因为教师们的思想没有很好的改造,就使全国高等教育的彻底改革受到了种种阻碍。在“三反”运动中,经过思想检查,我们认识到:解放虽然已有三年,但高等学校里仍然严重地存在着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存在着严重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现象,我们不但没有按照祖国建设的需要培养干部,相反地我们还是用老一套办法换汤不换药地教育青年并且不断地向他们散布着各式各样的思想毒素,毒害着青年,使祖国建设事业遭受了不可补偿的损失。这次工学院调整方案能得到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一致拥护,说明高等学校教师的认识已有极大的提高,也说明大家已能从祖国建设需要考虑问题,能根据祖国实际经济情况考虑问题,这是思想改造学习的一个重大收获,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我在过去三年中对院系调整问题的态度是应该检讨的。在解放初期,我很不愿意听院系调整的说法,这主要是怕北京大学工学院搬家。那时听说东北等地是重工业区,很需要工学院,我就怕政府决定把北京大学工学院搬去。我自己不愿意“充军”到东北等地去,我想教授们也是不愿意去的,所以我就向有些同志们“解释”说:“政府一定不会要我们搬家的,因为它知道办不通。”我并且制造“理论”说:“工学院没有必要设在工业区,因为工学院和其他学院分开不能联系就办不好了。”我在那时是不认识教育应该为人民服务的,我只是把办教育当做满足自己兴趣、施展自己本领的事情。
一九五零年暑假开过高等教育会议后,我就赞成院系调整了。那时搬到东北等地的问题是已经不存在了。但是我赞成院系调整的主要原因是看着新型大学的发展很眼热,觉得如果经过调整,旧型大学可以摇身一变就成为新型大学,它将大大地得到发展。尤其是看到全国航空系调整后得到很多经费,我更是羡慕了。因此,曾在一九五一年春天谈过各系重点发展,也谈过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全面合并,又谈过大量扩充科系。这些都是为了钻空子,大捞一笔,搞起自己的家当。在“三反”运动中,北京大学工学院发现极严重的积压浪费现象。我所想到的那些“调整院系”的花样当然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成功,积压浪费的数字还要更大得多。
我虽然由于自私原因表示赞成调整院系,但是在一九五零年高等教育会议中提出独立的工业大学的原则时,我是第一个反对的。我自己出身于理学院,和理学院有很多联系,我就觉得理、工学院关系密切,不应分开,所以我反对工业大学而赞成理工大学。我那时说在独立的工业大学内请不到好的数学物理教员,同学的基本训练要受到严重损失。我并且拿一些独立工学院为例,证明我的说法。我当时想,好的数学物理教员必须有个自己的系,能培养自己的学生,他们才觉得有前途。在独立的工业大学里教的都是别人的学生,又限于浅近的基本课程,他们如何能有兴趣?一直到“三反”运动中仔细检查自己的思想,我才发现我这种想法的错误。我这种想法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的表现。工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点,是祖国建设的有力支柱,具有高度觉悟水平的优秀教师为什么强调自己兴趣而不愿意到祖国最需要的岗位上来工作呢?都是为祖国培养建设人才,又什么叫做自己的学生呢?现在想来这都是非常荒谬的说法,我把别人都看成和我一样的极端个人主义者。当时因一般教师的思想情况和我很相近,不但没有人指出我的荒谬,反倒有人对我同情,使院系调整工作受到阻碍。我的理工大学的说法也是完全错误的。理、工学院关系是密切的,但是没有必要在一起。因为祖国建设的需要,工业方面是要招收大量学生的,而理科需要就比较少。如果有工学院系科的学校都有理学院的系,后者数量就要非常大,而每一个系的学生人数却很少,办起来是非常不经济的。工业大学所需要的就是健全的数学和物理教学研究指导组,不应该过分浪费人力多设很多系。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可是我却在很长时间里搞不通,主要是因为我考虑院系调整完全是从个人出发,从本位出发,没有考虑到人民的需要,因此阻挠了这个重要的工作。这是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就是因为我们高等学校教师们的资产阶级思想在作祟,使祖国的高等教育在解放后三年还没有彻底改革。按照工学院调整方案中的计划,一九五二年经初步调整后,全国工学院招生名额可以比调整以前多百分之九十七(一万四千五百人),这就可以看出调整晚了三年,使祖国遭受了多么重大的损失!我们这样对待我们培养高级建设干部的神圣任务,这难道是可以容忍的吗?我在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的表现,在学校中的主张都严重地妨碍了院系调整工作,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中,我是对不起人民的。
工学院调整方案受到普遍的拥护,但这只是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第一步。如何贯彻这个方案的实施,完成这个调整工作,完成招生计划,办好专修科,并进一步精简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上保证为祖国培养大规模建设所需的才德兼备、体魄健全、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水平的优秀干部——这些严肃的任务都还在等待着我们去完成。经过“三反”运动,思想已有极大进步的高等学校教师们是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的。固然,工作是艰巨的,只有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觉悟,继续发扬“三反”运动中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充分地发挥集体力量,才有可能克服一切困难,胜利地完成我们的任务。我决心继续切实地加紧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彻底改造我的思想,并争取在伟大光荣的任务中贡献我的一切力量,为我们的光明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