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11亿中国人民为你送行——耀邦家庭灵堂吊唁活动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21
第1版(要闻)
专栏:

  11亿中国人民为你送行
——耀邦家庭灵堂吊唁活动纪实
本报记者 孟晓云 王楚
有谁能计量出,这不足18平方米的小屋能承载多少哀思。
是谁传递的消息,转瞬间,仿佛整个北京城都知道了北长街会稽司胡同25号。
川流不息的人群怀着难以言说的悲痛,默默地来这里祭奠——这是无可阻挡的人流。
这不足18平方米的小屋——耀邦同志的亲属和工作人员设置的家庭灵堂,原本是耀邦同志迎送来宾的客厅,往昔充满了耀邦同志的朗朗笑声,如今,却倏然变成哀乐声声催人泪下的灵堂。
黑纱环绕着他的遗像,置于苍松翠柏和君子兰之间,更被层层叠叠的花圈挽联花篮簇拥着,每一朵小花都是一只泪眼,每一句悼词都是发自内心的呼叫:耀邦同志,你去得太急了!
干部、工人、学生,一个接一个无言地走过这里,只有挽联上的字留下了他们的心声:
“一身正气深得人民敬爱,
两袖清风堪称为人楷模”;
“至大至刚”;
“高山仰止拓荒总履险,
瓢浆甘兮饮水长思源”。
小屋里,第一只花篮是王光美送来的。当她去花店选购时,店员们听说这只花篮是为了吊唁耀邦同志的,执意不肯收钱,说:这花篮也代表了我们全店人的心意。
老部下张黎群与耀邦同志的小儿子德华抱头痛哭,噩耗传来,他夜不能寐,伏案疾书:一盏多么明亮的智慧卓绝之灯熄灭了!一颗多么伟大的赤子之心停止跳动了!一个多么仁义正直的人民的儿子离去了!一位多么忠贞的共产党人停止了战斗!
老红军赖大超拄着拐杖匆匆从广州赶来。回忆起1933年在瑞金团中央儿童局与耀邦共同战斗的日子,他不禁老泪纵横。他怎么能相信充满生气的耀邦已离开了人世呢!
知名的、不知名的老干部来了,太多了,太多了,以至亲属和工作人员无法历数他们的姓名。有的在灵堂里号啕大哭,有的跪在遗像前悲痛欲绝,喊着:“没有你,我的冤屈就无法平反哪!”每一个被解放、被昭雪的人,都铭记着耀邦同志在平反冤假错案中卓著的功勋和刚正不阿的品格。
人们忘不了1978年耀邦同志在中央组织部主持工作时,每天收到约500封要求平反文革中冤假错案的申诉信,他每天亲自处理副局级、地委书记以上干部的申诉信33封,通过其他渠道转来的申诉信也一一过目;忘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耀邦同志亲自主持召开了六七次各省市的疑难案例座谈会,力排众议,解放了一大批老干部;忘不了在耀邦同志主持工作期间,沉冤22年50多万被打成“右派分子”的人获得改正,“61个叛徒”等大案要案迅速得到解决。
受过耀邦同志爱护和关照的老教授葛佩琦迈着艰难的步履,一步一步移到灵堂,是耀邦同志在他的申诉信上亲自批示,他才跳出沉沉苦海,今天,在耀邦同志遗像前,他怎能不思绪万千。
楚辞专家文怀沙送来挽联,他以沉重的语调朗颂着:“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爱您,需要您,您仁慈的心何忍停止搏动,因袭放翁句,书此联以奉灵右:民望甚饥渴,公心胡滞留。”他的声音在颤抖,他的手也在颤抖。他对记者说:“留,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留。耀邦同志应该留下,我已经78岁,我多么愿意替他去死!”
80岁的诗人艾青拄着拐杖来了。他十分伤感地对记者说:“耀邦同志当总书记的时候,有人从广州送来鲜荔枝,耀邦派人将这些鲜荔枝送给我、丁玲、马海德和艾黎,如今送荔枝和吃荔枝的人都走了,只剩下我。”
从早到晚,这不足18平方米的灵堂吐纳着成千上万的人流。共和国的公民们排着长队,络绎不绝,他们的愿望就是在留言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向耀邦同志遗像鞠躬。一贯以“隐忍”著称的中国人,此时此刻再也抑制不住心头的泪水,他们为失去领袖、良师、益友而放声痛哭。胡耀邦,这个名字将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并存,他在为中华民族振兴的事业中所表现出的热忱以及他本人坦诚宽厚廉洁的品格深深感动了千千万万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心。
十几条雪白的哈达是中国藏族语系高级佛学院的学生献上的;几个大学生将自己扎的小小的花圈奉献在灵前;街坊邻居老少几代人联袂前来吊唁;从山西赶来的种棉能手,80岁的吴吉昌,一进门就跪在灵前,磕了三个头,老人唏嘘着对记者说:“我给耀邦磕了头,心里也就踏实了。”
1983年耀邦曾接见过大连的个体户姜维,鼓励他们“干光彩的事业”。如今他们办起了中国第一家私营中外企业,名字就叫光彩实业公司。今天,他们从大连赶来吊唁,献上自己沉痛的哀思。姜维提笔在留言簿上写道:“是您指导我们干了光彩的事业。中国两千万个体户永远铭记您的恩德,我们永远听您的话,干光彩的事业,做光彩的人。”
留言簿上还有许许多多动人的题词,字字句句饱含着人民的热爱,寄托着人民的哀思:
“人民又一次陷入极大的悲痛之中”;
“你心里有人民,人民心里有你”;
“说真话人民知音,办实事一代伟人”;
“代表人民的领袖,真正的汉子”;
“民主先锋”。
耀邦的廉洁已在人民中传为美德。警卫秘书对记者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曾送给耀邦一套《辞海》,他当即付钱。人家送的东西耀邦不让我往家里拿,他说这样将贻害子孙。耀邦生前收到的最后一件礼物,至今还在我这里保存。
耀邦的女婿刘晓江说,担任总书记以后,岳父召开过一次家庭会议,要求全家每个成员都不能搞不正之风,谁出了事谁负责。他对子女、对自己都要求十分严格,家里房子破旧,他不让修,大门红漆剥落,他不让刷。他不接受普通干部的礼物,还有一个原因是人家的生活很困难,他心里过意不去。
在肃穆的灵堂中,我们与耀邦同志的长子胡德平相晤,问及他的所思所念,他答道:我是思绪万千,辞不达意,让我用一位诗人的话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吧:
“4月15日傍晚/有几行稀疏的雨/在沉默中/为一个沉默了两年多/终于走向最后沉默的人送行/他的生命/结束在不该结束的时候。”话音刚落,我们泪珠如注。
4月20日下午,为胡家三代人讲过故事的孙敬修老人,在孙女的挽扶下来到灵堂,他泣不成声,半晌说出一句惊天动地的话来:
“你是一个大好人啊!”
耀邦夫人李昭在一旁也泣不成声。她率领儿孙们在遗像前作最后的家祭:
“耀邦,儿孙们都到齐了。你一生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你生前一心想到的是群众,群众才这样悼念你。你种的树,种的草,都已茁壮成长,你没有死,你将与大树小草长存。看到这些,你该含笑九泉了!”
我们的心颤抖了。
我们的心碎了。
呵,一个不朽的灵魂,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为你送行的,是11亿中国人!(附图片)
连日来,首都人民纷纷来到耀邦同志家中,沉痛悼念这位卓越而又可亲的领导人。
本报记者 蒋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