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科技应进入农村全程服务体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21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思想库

  科技应进入农村全程服务体系
本报记者 王友恭
奚惠达,农村发展战略问题专家。曾任北京农业大学科研处长,国家科委攻关局副局长。现为国家科委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研究员。
记者:报载一些地方的农民又在宰杀不该出栏的架子猪,苏北的一个种鸡场一次埋掉2000多只健康鸡苗。你对这类问题有何看法?
奚惠达:饲料涨价,农民认为养猪、养鸡不合算,这只是表面的原因。根本的原因是随着农村第二步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生产的风险在增加,分散而小规模的农户难以在大商品生产的风浪中拚搏,而农民又没有进一步联合起来走上共同对付风险的道路。
记者:现在农民普遍遇到的困难和苦恼是缺乏准确的市场信息指导和技术帮助,产品销售没有可靠的渠道,生产资料和资金短缺。他们从事商品生产的小船随时都会搁浅,甚至覆舟。
奚惠达:出路是在广大农村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早在1986年,中央领导就指出这是实现农村第二步改革的重大任务。我认为只有普遍建立起农村全程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经营。
记者:有人认为要搞规模经营,就要把农民的责任田再合一块堆儿。
奚惠达:不一定要这样做。因为规模经营的前提是要农民自愿和取决于有多少劳动力能从土地上转移出去。
另一方面,也不是只有把农民手里的土地合起来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外国的农民大都是一家一户的,何以能够进行商品化生产?关键是那里有一套从产前到产后的社会化全程服务体系(或者叫支撑体系),把千家万户联结起来,走企业化、集团化的道路来对付商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记者:你是说像美国农民韩丁那样,在社会支撑体系下,他需要什么,打个电话,有关社会服务部门就送来了。他种地只是整个商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奚惠达:对。在国外,集团化、企业化的农业大体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公司联农户”。如泰国的正大集团就是学习西方的这种模式。以养鸡为例,他们向农民出租鸡舍、提供鸡苗、饲料、培训和防疫服务,最后按保证让养鸡户获利的价格收购产品(这一点很重要)。这样,农民进行商品生产有一个可靠的后盾。公司寓经营于服务之中,使农民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采用现代技术发展商品生产。
记者:这样就不会出现咱们开头说的那种情况了。
奚惠达:第二种模式是“农户协力办实体”即供销合作联社。仍以养鸡为例,养殖由农户分散进行,收购、屠宰、加工则由若干联户办的加工合作社进行。因为单个加工合作社的规模仍然较小,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若干个加工合作社再联合起来办供销联社,形成统一商标,有较大的销售网,掌握着产量和质量的调控。在这种集团里形成商贸调控工业、工业调控农业的格局。参加供销合作联社的还有饲料、运输等合作社。防疫、培训等技术工作由设在供销联社下的研究机构承担。
记者:当前咱们国家最缺的就是这种能为农民的商品生产进行全程服务的组织。
奚惠达:类似的组织形式在我国已经开始出现。比如某些部门办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产前提供种苗、资金和技术培训,产中提供农药和技术指导,产后按合同收购。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干起来心里踏实,积极性也就高。
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在各级科协扶持下由农民自愿成立的专业研究会。其中有一部分已在向创办服务实体探索。这说明我们的农民并不是一概害怕“合作”。真正尊重农民经济权益,有助于共同致富,而不是“归大堆儿”的合作,农民是欢迎的。还有最近一两年在河北等省涌现出来的技术承包集团,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民实行全程服务。但总的说来,由于政策和体制的限制以及其它社会条件的不配套,它们大都没有形成可以替农民承担更大风险的强有力的服务体系和产业实体。
记者:听说你对如何把科学技术引向农村有新的想法。
奚惠达:要使科技有力地支持农村的发展,必须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组织形式。我认为把科技引向农村的有效途径是科学技术要进入农村的全程服务体系。
记者:你所说的科技要进入农村全程服务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奚惠达:首先,科技在农村的全程服务中应是多层次的。仅有低层次的产、供、销结合和技术服务,而没有强大的技术后盾,“一条龙”是难以稳定发展的。例如有些地方的菌种厂虽然经过一定的制种培训,也能培育出菌菇来,但有时由于技术不过硬而使菌种污染,结果使很多菇农蒙受灾害性损失。
记者:这就需要更高层次的技术服务。
奚惠达:对。比如科技承包集团体现了科技进入经济。但承包集团的技术水平还需要不断提高,这就可以聘请专家、教授加以指导。还有农民研究会,在实现全程服务的过程中请专业技术人员甚至较高层次的专家进行业务指导,可使全程服务体系更臻完善。
其实,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较好的做法,如国家科委近年来推行的“星火”计划。实践表明把科技引入技、工、贸“一条龙”的全程服务体系,可以使“技术服务”、“投入保证”和“产销引导”三者同时到位,可以生动地体现科技转化为效益的作用,可以落实科技有偿服务,也解决了如何使有限的科技力量为亿万农民服务的难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