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企业管理人员的必备才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21
第7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外论摘要

  企业管理人员的必备才能
法国《费加罗报》三月二十八日刊登了巴黎综合工科学校董事长贝尔纳德·埃桑贝尔写的题为《我们必须赢得经济战争》一文,论述了现代化企业竞争和管理人员素质的关系,并指出关心青年人的培养与优先做好人才投资的重要意义。现摘译如下:
世界经济战争可以概括为:争夺市场和工艺。它取代了过去对领土和殖民地的战争。因此人们可以说,今天大家都生存在世界经济战争之中。这种冲突是实实在在的,它的目标就是要征服对方,为自己创造就业和增加收入。这种现象,在经历了六十年代的“经济奇迹”和危机之后,变得激烈起来了。
在这种条件下,企业管理人员成了经济战争的军官。他们必须使自己的企业变成革新的、产销两旺的、产品能打到国外市场的企业,而且所有这一切都要以最低的代价来实现。
于是,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即熟悉专业、有能力、有想象力、创造力(不是因循守旧),敢于面向世界,具有责任感,并能适应各种背景的文化,了解社会环境,谦虚谨慎,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以及在国际竞争中怀有必胜的信念。
专业化和能力 青年人务必养成好学的习惯。在这方面,日本和联邦德国已做出榜样,他们在经济战争中干得漂亮,要使企业进入先进的行列,企业管理人员就必须扩大专业知识,并精通相关的各种专业。
想象力 国际竞争使得环境不断变化,人的精神状态怎样适应这一变化呢?可能的办法是,发挥年轻人的特点,尽可能向他们传授新的知识,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能力。
革新精神 这是企业新文化所必须的。要善于把高级人员的培训和总结工作的经验结合起来。领导人要爱惜受过训练的大学生,即使他们在研究中偏离了方向,也应关心他们。
面向世界 每种教育制度都能吸引大批的外国学生。从长远看,引进人才,这是一种最好的投资,大学和企业一样,都应该是“跨国的”,不仅应该有外国的教师、研究员,也应该使自己的企业扎根在国外。
责任意识 企业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他们承担繁重的任务,都必须与他们提高了的社会地位相适应,并使这种状况常备不懈。文凭只能判断过去的学历,而不能说明现在的水平。
道德、伦理的准则 自由主义要求人们严格遵守竞争的准则,和一种始终如一的道义。
培训的连续性 由于人员的流动和变化,更要求对专业人员的培训迅速不断。很明显,这种变化对企业有好处,它为企业提供了广泛的课题。同时,竞争仍是促进企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强劲的动力。
                  张启华编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