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我国室温核聚变实验成功 北京师范大学获得重要数据 工程物理研究院也取得进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22
第3版(国内新闻)
专栏:

  我国室温核聚变实验成功
北京师范大学获得重要数据
工程物理研究院也取得进展
据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记者姜在忠)记者从国家科委获悉:我国科学家进行“室温核聚变”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一份由北京师范大学数位核物理、电化学、放射化学专家签署的实验报告表明,他们以钯管为阴极,铂丝为阳极,放入重水中,从4月18日下午2时开始通电,20小时后显示有大量中子产生,液体闪烁探测器计数80分钟,探测到中子约700个。19日22时后,他们换上另一个同样大小的钯阴极,并加上氚收集管,其他条件不变继续实验,到4月20日18时,又发现了较多的中子计数。结果与国际上被称为“室温核聚变”的现象相似。
据介绍,北京师范大学的实验有四个特点:一是两次实验均在20小时左右出现较强中子计数,表现出一定规律性;二是中子探测器具有100∶1的信噪比,计数是可靠的;三是测量了中子能谱,测量到的中子能量和氘氘反应生成氦3放出的2.45兆电子伏的中子能量相近;四是同时测量到了氘氘反应生成的氚。
我国科学家很重视“室温核聚变”研究,目前已有十多个单位在进行这项实验,并得到了一些被称为“室温核聚变”的现象。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研究小组,4月18日晚在他们自行设计的钯合金阴极电解重水实验装置中,用核探测器探到了强烈的射线信号,电解池出现了额外升温,电解液中氚的含量也明显增加。与弗莱希曼实验装置不同的是,他们在电解池中没有采用铂电极,也没有氘氧化锂电解液和纯钯棒阴极。
本报北京4月22日讯 记者陈祖甲、王友恭报道: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今天宣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4月21日成功地复现了常温下核聚变。
研究人员采用两种不同方法都发现了高能量的中子。这个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把用铂和钯制成的两个电极插入重水之中,在通上电流120个小时之后,发现产生中子,其数额达到每秒100个以上。另一个小组用氘气(氢的同位素,大量地存在于海水之中)和钯作两个电极,同样观测到高能中子。专家们说,他们采取不同的测试手段,确认这是核聚变反应产生的中子。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实现核聚变试验,这是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弗莱希曼教授和美国犹太大学的庞斯教授于今年3月23日首先宣布获得成功的。
近日来,匈牙利、苏联、波兰、意大利、日本、南朝鲜的科学家纷纷宣布复现了这一试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