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杀“公鸡”保“母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22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快语新言

  杀“公鸡”保“母鸡”
洪如
不久前,国务院决定拨一笔专款,支持为能源、交通、原材料提供装备的重点企业,使这些濒临停产的企业重新启动起来。不料这个决定一作出,跑北京的地方和企业领导人骤然增加。他们找计划、金融、财政等部门,申辩自己也是“重点”。
听说国家拨款,就一齐把手伸向北京,这与当前紧缩财政、金融的方针多么不协调!
看来,问题的症结还在“一齐”二字。不分主次,不分轻重缓急,基建规模一齐争,信贷资金一齐要,楼堂馆所一齐盖……结果建设摊子越铺越大,各地加工工业的生产能力过剩,而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产业的生产和建设落后,造成国民经济总需求与总供给失衡越来越严重,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李鹏总理在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治理整顿最重要的任务是要调整好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当前的紧迫任务,就是要全国上下同心同德,压缩过于膨胀的加工工业和基本建设规模。在压缩过程中,对于重点企业给予必要的专项资金支持,这是为了防止经济滞涨、保证有效供给所采取的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各地可以以此放弃紧缩原则,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加工工业也松绑放行。
调整产业结构,首先要在认识上摆正利益关系。有的地方政府、企业领导总盯住局部利益,地方财政要保,职工奖金、补贴只能上不能下。总之,压别人可以,压自己不行。
这种只顾局部不顾全局的状况若不改变,压缩就很可能“走样”。一批地方性的加工工业项目受到“父母官”的保护,而一批有效供给的重点企业,由于资金、能源、原材料供应不足,反会不压自缩。这决非危言耸听。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初以来,整个工业生产增长过猛的势头有所控制,但各地加工工业的长势仍然很猛。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打个比方,经济过热就好像养鸡过多,饲料供应不上。怎么办?是杀母鸡,留公鸡;还是杀公鸡(种鸡当然得留下),留母鸡?从养鸡的经济效益考虑,自然是选择后者。留母鸡也还有讲究,去掉产蛋率低的,把有限的饲料让给产蛋率高的。压一般,保重点,在当前治理整顿中实在需要认真贯彻落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