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访巴塞罗那“奥运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22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域外拾零

  访巴塞罗那“奥运城”
蒋亚平
航海家哥伦布在高耸的塔顶向人们招手。与他同历艰险也共享盛誉的那艘帆船,静泊在当年他受西班牙女王之托去寻找新大陆的起锚点。由此出发,你驱车绕向哥伦布身后的山,仿佛蔚蓝静谧的地中海港湾在托举着你,波萝状棕榈树怀拥着你。不过十几分钟光景,你又将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里是为定于1992年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奥运会而建的“奥运城”工地。一辆辆重型汽车满载土石隆隆驶过,头戴彩色安全帽的人们行色匆匆,几座大塔吊矗立蓝天。工地当中,一座座大的长方形建筑拔地而起。
“作为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首府巴塞罗那市,是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举办第二十五届奥运会的荣幸?是不是走了身为西班牙人、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后门’?”一踏入现场,我们就向接待人员端出了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
笑眯眯的费丽丝女士答了声“不”。稍后在官邸会见我们的加泰罗尼亚地区主席普约尔也予以否认。但他又说他们同萨马兰奇关系确实不错,“若中国要举办奥运会,我们可以帮着说说”。说完,他似乎又很认真地强调:“不过,这点绝不要见报。”
自然,这只是一个轻松的玩笑。很快我们便明白了为何国际奥委会对巴塞罗那情有独锺。50多年前,巴塞罗那本已准备举办1936年的第十一届奥运会,当时主要场地已经建成,后因国内爆发内战,“壮志未酬”。之后又曾三次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这次终于“如愿以偿”。
现在我们看到的整个“奥运城”占地100公顷,预计投资300亿比塞塔(1美元约等于110比塞塔)。城内建有9个项目,主要建筑有4个: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和体育大学。这些项目的设计,都由国际奥委会在全世界招标,从中选定。体育场和体育馆的设计师分别为意大利人和日本人。
工地上的圆拱顶长方形建筑,就是1992年奥运会用来举办一些室内项目决赛的体育馆。据费丽丝女士介绍,体育馆从1984年就开始动工,共投资70亿比塞塔。馆顶有1500吨重,45米高,是在地面拼装好后用12根支柱一次性顶上去的。屋顶琉璃瓦与山同色,四个角和东面墙壁全装玻璃,以充分采光。馆内设施齐全,并安装了活动地板。
相距体育馆约300米,便是举行开幕式和足球赛、田径赛的中心体育场。它是在为1936年奥运会建造的体育场旧址上重建的,所以投资要少一些,但也达60亿比塞塔。原体育场只能容纳3.5万人,现在要求坐7.5万人。为了节省开支,设计师匠心独运,不动四壁,向下深挖11米,在地下增加一层。这样,虽然跑道略短一些,却使整个体育场显得更为紧凑和接近观众。考虑到有时观众不能满座,座椅颜色不同于汉城的红、绿、蓝色,而用浅灰色。这样,即使观众少时整个体育场也不致显得稀落。
关于工期的回答很使我们吃惊。体育场和体育馆都将于今年7月基本完工,并于9月在此举办欧洲杯田径赛。这也许是为了有更充分的时间对有关设施进行预演和检验。
我们这批来自中国的客人,特意问到有关奥运工程的经费情况。费丽丝女士和普约尔主席的回答都是3个字:没问题。筹办奥运会的经费分别来自中央、地方四级政府。引人注意的是,他们不是把经费集中在一起做大锅饭,而是各包项目,如体育场所需资金由西班牙中央政府筹措;体育大学经费由加泰罗尼亚地区政府拨款;体育馆建设由巴塞罗那省、市负责;游泳馆是改建工程,由巴塞罗那市完成。所用地皮,也由该市无偿出让。
“奥运城”以外,在6公里远的地中海岸边,还有两个大的工程,即用来疏通客流和举办各种水上运动的奥林匹克港,和供运动员、教练员休息的奥运村。目前,奥林匹克港已接近完工,奥运村因建在老工业区,工程复杂,完工时间晚一些。所有设施,都已考虑到赛后用途。如“奥运城”内欧洲广场中建的容量为6万立方米的水塔,待奥运会完后,将供巴塞罗纳市用水。扩建的体育场,则将供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和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练球和比赛用。
诚然,对世界上任何城市来说,筹办奥运会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们预祝具有独特魅力的巴塞罗那市取得成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