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党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23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党的生活

  党日
范奉东 张守堂
在山东省日照市农村,党员们喜欢“党日”(即“党的生活会”)。党支部对发展商品经济的决策,往往是在“党日”决定的;党员的错误,往往是在“党日”被指出、受批评的。“党日”既是民主生活会,也是民主决策会。这里记叙的是发生在三个“党日”上的事。
(一)
石臼一村非党群众朱纪喜,这几年办家庭养貂场和花卉培植场,年收入超过万元,富起来了。去年他看到村里的孩子没个地方入托,便找到村党支部书记,掏出一摞人民币,说:“书记,俺献出这钱是想和您商议一下建座幼儿园的。培养后代可是件大事啊!”在村党支部书记的支持下,只用了两个月,一座幼儿园建成了。
朱纪喜这个行为,使全村党员感到惭愧。“党日”那天,全村48名党员全到了。朱纪喜应邀到会讲话,他说:“俺捐个万儿八千为大伙儿办点事是应该的。前些时,几个朋友找上门来让俺把钱入他们企业的股,年底分双份红,俺没答应。他们说俺又不是党员,傻透了!俺情愿当个傻子,为乡亲们做点好事。”
朱纪喜讲完话,党员们议论起来了。村主任王西兴说:“这几年,我们党员谈为人民服务少了,想自己的事多了。就我本身的感觉,精神没了支柱。我手里没有多少钱,也办不了朱大哥那样的事,可我愿意为咱村出点力。我手里还攒了点钱准备盖房,拿出来给村里安自来水管,改善一下水质吧!”“我拿100元”,“我搁500元”,党员们一筹集,再加上村里的公款,15万元凑齐了,一座水塔和一道道水管建成了,大家喝上了甜甜的自来水。
(二)
裴家村是日照市的一流富裕村,年收入达2000多万元。然而,这个村却没有像有的村那样盖办公楼,买小轿车。
裴家村的党员干部们因此被邻村人瞧不起。“振洲,别再寒酸了。你领着大伙儿干,俺们村富了,俺们满心里高兴,买个小车,俺们没意见。”村里的老汉碰上党支部书记裴振洲,总要唠叨一番,裴振洲每次都以嘿嘿一笑作答。一次党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蹲在炉子旁商量盖楼、买小车的事,大伙儿的意见是盖、买。去年初,在一个党日上,全村71名党员全到齐了。会议一开始,老党员张纪任站起来摆了两条反对意见:现在有平房用,没有必要盖办公楼;买小轿车实用价值不大,不仅花钱多,而且还会影响干群关系,不如买辆货车实用大。会上,有人说他说的在理,也有人说他老观念。
有的党员干部说,咱村是个文明村,上级领导来参观检查、指导工作的比较多,不盖幢办公楼、买辆小轿车太土气!还有的党员干部认为,盖楼、买车等面子上的事搞得越多,越显出“政绩”的份量。有的党员认为,只要花钱不肥个人就没什么,装装门面花些钱也值得。
张纪任不同意这些看法。他有点激动地说:“啥叫‘政绩’?为群众办点实实在在的事儿,才是真正的政绩。这几年,咱们村比以前是富了,但同外地的富村比,咱还远着哩。把钱用在滩涂开发、发展企业上,群众才称赞呢!”
张纪任渐渐占了上风,最后大伙儿决定把200多万元的资金用于建坝拦海,修造船厂、网厂和冷藏厂。结果,200多亩海涂养对虾,当年就收入80多万元;全村所有企业无一个亏损,年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
(三)
每月28日,是日照市山前村的党日。
全村30名党员聚集一堂,面对面地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去年初有一次,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王绍臣作自我批评轻描淡写,受到党员们的尖锐批评。
王少臣过去是个老模范,实行责任制后,对承包制想不通。憋着一股劲儿,年年不交公粮。自以为是老党员,别人奈何不了他,在群众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党支部书记王绍伟见他越来越犟,就把这事挪到了“党日”上,由党员来“评议”。
“你是个老党员,在革命时期冲锋陷阵,受党的教育多,现在为什么还不如一般群众?不但自己不交公粮,还让别人不交公粮,你的党性到哪里去啦?”有的党员尖锐批评他。
“我对支部有意见,所以不交粮。”
“绍臣哥,你是老党员了,应带个好头;你对支部有意见尽管提,不能不交公粮啊!党员都不交公粮,群众还怎么听党支部的话?别忘了咱是党员啊!”支书推心置腹地说。王绍臣渐渐被说服了。他说:“我错了,我有愧于党。希望今后大家多帮助我。”
一场批评,果然灵验,王绍臣不仅把未交的公粮一次补齐,而且在去年天旱的情况下,还是全村相同人口户中交粮最多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