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宁饿不邪”——记共产党员秦友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23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一身正气

  “宁饿不邪”
——记共产党员秦友海
李庆宇 史丽
北京的首都汽车公司第三修理厂有个意见簿,上面有用户的表扬,也有“回扣”、“附加品”之类的要求。这些要求旁边是厂长批语:“按规定办,不可索物。”
批语里的“规定”,就是这个厂的厂长兼党委书记秦友海给立的制度:靠服务、靠质量赢得用户的信任,坚决不送礼物、不给回扣。
这个厂是1984年11月由亏本的内部车间扩建起来的,秦友海出任厂长。万事开头难,最难的是没人来修车。1985年春节过了,厂子里仍然空空荡荡,闲得慌。激烈的竞争,摆在他们面前。仅北京就有大大小小的汽车修理单位2400多家,不少单位为了招揽生意,给司机各种好处,让提成,给回扣,送礼物,小到墨镜、打火机,大到冰箱、彩电,花样迭出。这已是经营汽车修理行业公开的“秘密”了。
于是,也有不少人给秦友海出这样的主意。秦友海说:“我是共产党员,绝不能随波逐流。”他掰着指头向职工讲解:“送礼、给回扣这一套,一害国家,使国家的钱入了私人的腰包,损公肥私;二害用户,修车质量没有保证,没准儿刚修完没几天就又坏了;三腐蚀人心,厂里的职工不在服务和质量上下功夫,净去搞歪门邪道了。从短时期看,也许能招徕用户,但肯定长不了。”他在全厂职工大会上宣布:“我是宁饿不邪!”
秦友海在厂院里挂了一幅大标语,写着:“文明、优质、及时,真心为用户服务,竭尽全力负责到底。”秦友海把这作为企业精神、企业风气。他要求职工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和良好的经营作风。他提出四条竞争手段,第一是价格要廉,只赚薄利;第二是质量要优;第三是服务态度要好;第四是修车要快。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措施。
正必压邪。由于秦友海带领职工从思想上抵制了腐朽的经营思想,使全厂职工精神面貌保持着一种艰苦创业、积极向上的劲头。秦友海虽年近花甲,多病,厂里汽车又比较多,但他长期都是骑车上班。厂里职工也没人擅自开用户的车办私事。这个厂很多设备都是职工自己因陋就简建起来的,节省了大量资金。
这个厂的职工不仅不向用户送礼、给回扣,而且,也不接受用户的礼物。由于他们服务热情,有的用户出于感激之情,给他们送钱、送礼物,他们都拒绝。天津市某厂的一辆汽车在好多地方都修不好,他们给修好了,厂长送150元钱给业务员,业务员拒绝了。海军某部的铝制品厂的汽车在河北黄骅县发生了重大交通事故,找到了这个厂,厂里马上派了两名工人去,整整修了一夜,把车修好了。用户要给每人送20元辛苦费,工人们坚决拒绝了。仅去年,他们就派人外出服务几十次,远至山西、内蒙古等地,收到用户表扬信几十封,锦旗十几面。
这个厂没有“邪”,结果也没有“饿”。现在已经和全国160多个单位签订修车合同,昔日是“门前冷落车马稀”,如今是“车如流水马如龙”。有的单位本来是同这个厂签订了修车合同的,因为他们不送礼,不给回扣,司机就把车开到别的地方修理,经过一段时间比较,又来签订合同了。他们说:“还是这里修车可靠。”这个厂声誉越来越高,业务越来越红火,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好。1985年获纯利159万元,1988年已经是320万元。厂子被北京市汽车修理管理处评为“优质修车、优质管理”的“双优”单位,还被评为全国汽车修理行业联合会的先进单位。厂长秦友海连续两年被北京市旅游局命名为优秀共产党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