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为什么“怕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23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青年热门话题

  为什么“怕变”?
啸虎
人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顺口溜:党的政策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月亮,乃浩瀚宇宙中一运行天体,与“政策”没有什么联系。人们如此谈论,不是为了进行天体物理研究,而是借比喻来表达对一些“朝令夕改”作法的不理解。
政策多变,群众感触最深。就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政策,有时也变得令人晕头转向。中国人本来似乎是不怕变的,甚至想变、盼变,不安于现状。但不知起于何时,出于何故,国人开始怕变了。一时期,“怕变”论随处可闻,呼声颇高。老实说,这种“怕变”是因为变怕了。
在世界上,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根据形势变化而制定新的政策,也是正常现象。但领导人在决定一些重大政治、经济政策时,缺乏预见性和民主程序,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实在欠妥。
十年改革,重大政治经济政策出台已不止一次。应该说,有不少重大政策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也有些改革措施,比如,价格改革、所有制改革、工资改革等等,往往是议论了一阵,有的已开始实施,但还没有真正发挥其效应,却又被半途遗弃。十年过去,说改革“进入关键时期”者有之,说“陷入困境”者也有之,但改革还没成功,还没胜利,这是一致的。
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特别是一些重大政策,其严肃性不容置疑。国家政策的酝酿、出台、实施、变更,都与国民生计攸关。偌大国家,政令多变,暴露了一些重大政策在决策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实施中缺乏严肃性。群众无所适从,其后果当然严重。当然,决策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个过程,失误恐怕在所难免。但是,人们希望:改革方案和政策的出台既要积极又要慎重,不能“翻烧饼”,国家、企业、群众经不起穷折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