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糖为什么紧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24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经济生活面面观

  糖为什么紧张
本报记者 李茜
糖由敞开供应到限量,并非总供给量减少,主要是需求量增大。我国糖资源丰富,潜力很大。问题是价格关系没理顺,影响农民和糖厂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同时,过多的进口也影响到国内制糖业的发展。
纸、盐、糖,又称“三白”,1988年都出现了紧张。尤其白糖,多年来供应充分,人们吃多少,买多少。去年突然紧张,城里实行凭票供应,农村不少地方缺货断档。弦,顿时绷紧了。
糖紧张,并非总供量减少
糖从敞开供应改为限量供应,是不是国家对于糖的总供给量减少了呢?不是。近10年我国糖的生产与供应是不断增加的。1977年至1986年10年间,糖的产量由208万吨增长到520多万吨,增长了1.53倍。1988年下降,但进口了330万吨,全国市场上供应的糖和工业用糖,合计已达780多万吨。目前从我国食糖总产量看,已进入世界6大产糖国的行列。但另一方面,我国人口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改善,家庭饮料和菜肴,食品厂制作品种繁多的糕点、糖果和罐头,对糖的需求量倍增,现在的白糖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本来,我国糖料资源十分丰富,南方盛产甘蔗,北方种植甜菜,主要产糖省就有12个;制糖生产能力也颇雄厚,仅机制糖厂就有500多个,发展糖的生产潜力很大。按照我国的资源优势和生产能力,保证家家有糖吃,并不是一件做不到的事,为什么又这样紧张呢?
比价不合理,农民和糖厂得不到多少实惠,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我国食糖生产多年来虽有发展,但总的说增长速度不快,一个重要原因是价格未能理顺。在甘蔗产区,常常卖一担甘蔗还不如一担麦秸或一担稻草;在我国北方,种植甜菜的投工、投料等支出,远比玉米等农作物高,而经济收入却低于这些作物。据中国建设银行调查,每吨甜菜的工本费比玉米高30.7%,运费高7.5倍,利润则低27%。糖料种植面积连年下降,1988年由于国家调整了价格,种植面积和产量略有回升,但制糖工业半饥半饱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善。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500多家机制定点糖厂,设备利用率只有68%。
一些糖厂的厂长诉苦:糖厂每年为蔗农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和技术服务,投入很多人力和资金,盼望多收些糖料,机器开足马力生产,但原料往往被集体、个体小厂高价收走,加上煤电供应不足,能源价格一涨再涨,工厂亏损额与日俱增。按照多年来糖和其它副食品的比价是:1斤白糖∶1斤肉∶1斤蛋;这几年肉蛋多次调价,而糖的价格24年不变,1988年价格调整了一些,糖厂并未得到多少实惠,每生产一吨糖亏400元左右。
小糖厂影响了大糖厂,进口糖影响了国产糖
由于平价、高价两种价格的存在,甘蔗产区到处兴建集体与个体小糖厂,与国营大型糖厂开展了原料之战。四川内江是我国西南最大的糖业基地,1987年全市建起47个小糖厂,1988年增加到67家。这些小厂与当地6个大糖厂展开争夺原料战,小厂步步为营,大厂则节节败退,设备一半闲置。一车车甘蔗被出糖率低、质量差的小糖厂榨制了红糖,内江市糖产量锐减,由历来外运变为调进白糖。
尤其使人忧虑的是,近几年我国进口糖正以跳跃速度增长。据统计,50年代我国平均每年进口糖12万吨,占国内年平均产糖量的17%;60年代年平均进口63万吨;到80年代前5年平均年进口糖为173万吨,占国内年平均产糖量的46%。到1988年进口糖达330万吨,占国内年产糖量的76%,耗用外汇近9亿美元。据有关部门谈,进口糖价远远高于国产糖价格。奇怪的是,国家每年耗用大量资金进口食糖,却无钱扶持糖料生产的发展和制糖工业的技术改造,实际上形成了只卖蛋不养鸡的怪现象。
目前我国糖料单产与含糖量都很低,这是制约食糖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吨蔗糖需耕地2.6亩,每吨甜菜需耕地8.3亩,而国外较先进的国家只需1.7亩和3亩,如果我国糖料单产和含糖度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在不增加耕地的情况下,食糖产量可望增加近一倍。近几年我国这方面的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进展,但由于科研成果推广经费不足,不少高产经验和科研成果未能大面积推广。专家们建议,国家要严格控制和逐步减少进口糖的数量,用进口糖的资金扶持国产糖的发展,逐步增加食糖国产化的比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