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关于养猪积肥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4-22
第2版()
专栏:

关于养猪积肥的几个问题
中央农业部农政司土地利用处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一九五二年农业生产的决定”,给我们指出:“增施肥料是当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可能而且最有效的办法。”并要我们重视着养猪积肥,特别提出:“在目前积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养猪,各级政府应制定增殖猪的切实计划,领导农民迅速地做到‘家家养猪,修圈积肥’。”
为什么在目前积肥最有效的办法是养猪?
首先,因为猪厩肥是一种含有丰富植物养料的有机肥料。一百斤猪粪尿中约含有机物十斤,氮○·五斤,磷○·三五斤,钾○·四斤(随饲料质量不同而有差异),垫圈的草中也含有许多有机物和植物养料。它不但能供给作物丰富的养料,而且能增加土壤里的有机质,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的肥沃性。一年来爱国丰产运动中的经验证明,大量使用有机肥料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猪厩肥正是良好的有机肥料之一。去年有不少劳动模范使用了猪厩肥而获得丰产,如苏南松江县水稻丰产模范陈永康,就因每亩施用了一千六百斤猪厩肥,再加上其他方面的精耕细作,而得到一千四百三十三斤的高额产量。所以他说:“种田存心不存心,看侬(你)养猪不养猪。”河北安国县小麦丰产模范韩洛木也很重视养猪积肥。他认为:“猪、土、草是三桩宝。”
第二,厉行节约是我国发展生产的根本方法;我们要发掘农村中的潜在力量,利用一切能利用而尚未完全利用的人力物力来增加生产。养猪正符合于这个原则。我国农村中还有许多农家屑物如田场里的薯藤瓜蔓,作坊里的糠麸、糟粕、粉渣等副产品,厨房里的残汤剩羹,没有充分利用;而这些却是喂猪的好饲料。农村中还有许多小额游资没有充分利用,买大牲畜不够,正好用来养猪。猪的饲养管理和设备也较简单,一般农民都能做到。因此,农民在养猪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能力,在目前农村经济条件下大量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一口猪(平均体重七十斤)一年内排泄粪尿约二千五百斤。假如今年在全国农村中增殖二千万口猪,而且用最好的方法来积肥,使养分损失达到最低限度,则二千万口猪所产厩肥,仅就其所供给的植物养料来说,就等于五十万吨硫酸铵、四十六万吨过磷酸钙和二十万吨硫酸钾。这个数字相当于去年全国所用化学肥料总量的五倍。此外,由于增加有机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所产生的增产作用,更无法估计。这将给增施肥料提供有力的物质保证,对今年农业生产将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养猪又能增加肉食供应,而猪鬃、肠衣又是出口的重要物资,对于农民和国家经济的繁荣也有很大的好处。因此,提倡养猪积肥是完全适合目前发展生产的要求的措施。
怎样才能做到“家家养猪,修圈积肥”?
要做到“家家养猪,修圈积肥”,必须解决下面几个具体问题:
一、饲料问题:要养好猪,减少猪的疾病,并且得到肥效较大的猪厩肥,就需要清洁而滋养的饲料。一般人认为“猪是最下贱的家畜,不必喂好东西”。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要农民都采用豆饼、玉米、糠麸、糟粕等饲料虽然有困难,但在目前经济许可的条件下,应尽量提倡多用清洁的饲料,腐败或变味生虫的残汤剩羹不能喂猪;如果一定要用,也应该煮沸冷却后再用。华北许多地区常以人粪喂猪,这个习惯应该改变。因为这样会传布绦虫病,对人的健康有妨害。在大量养猪以后,可能发生饲料不足的现象。这就需要各地贸易部门大力组织机米厂、粉坊、油坊等做好饲料供应工作。最近苏南松江等地由于饲料供不应求,饲料价格上涨,猪价下跌,发生宰杀小猪的现象,这个教训是值得各地警惕的。
二、积肥问题:养猪的主要目的在于积肥。我国农民在几千年生产过程中所积累的积肥经验是异常丰富的。但目前还有不少农民养猪不打圈,粪溺遍地,不但攒不到粪,而且有碍人畜卫生。不少农民有猪圈;但因猪圈建筑不好或积肥不得法,使粪尿的肥分损失很大。全国农民假如都用最好的方法攒积猪厩肥,我们就可得到相当于三、四百万吨以上的化学肥料的肥料。假如我们不注意积肥,这些肥料就会在无形中损失掉,造成农业生产中的一种浪费。因此,各级农业机构必须切实指导农民改进积肥方法。各地必须根据当地条件,订出具体的改进办法,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养猪无圈的必须修圈。有圈的要在保存粪尿肥分上求改进,修补旧圈。圈底要用黏土打实或用砖石箝固,勿使粪液漏失。平常要勤垫圈,以保持畜舍清洁,减少瘟病,并保存肥分。粪堆要堆积紧密,并加覆盖,勿使风吹日晒;并注意翻倒和灌水,以保持适当的湿润和温度(圈里积水能多攒粪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水分过多不但厩肥不易沤烂,猪也容易得病)。在各地农村中都有一些丰富而实际的积肥经验。因此,认真总结农民良好的积肥经验,加以推广是十分必要的。
三、猪瘟问题:发展养猪的另一个阻碍,便是猪瘟。今天的医学已使防止猪瘟成为可能;问题在于注意不注意防治。一般认为猪不爱清洁,称之为“泥猪”而减少了防疫的警惕。这就是瘟疫发生的根源。我们必须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平日应注意猪的卫生保养工作,根据猪的生长时期和用途来配合饲料,要冷热适调、用量适当,并按时给食。此外,尚须注意环境卫生。猪圈要向阳、通风、高燥而凉暖适宜,要勤垫圈,常涮槽,保持清洁。打圈可以减少瘟病的传染。新购猪只先要隔圈喂养三周,如无病象,再和大群合饲,以免疫病的传入。一旦发生瘟病时,要立刻隔离病猪,并报告区村政府或兽疫防治机关,听从政府兽医人员的指导,封锁疫区,酌情注射血清或疫苗;对病猪圈要彻底消毒,要烧毁或深埋死亡的病猪,不作任何利用。要做好防治工作,还须有组织有领导地深入宣传,组织农民成立村护畜小组,大家研究防治方法,订立护畜公约,共同执行。
四、运销问题:农民养猪最大的顾虑是“怕大猪不值钱”;有的农民认为“养猪多了,将来可能跌价”,不敢养猪。因此,猪的销路也是发展养猪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目前局部地区如苏北如皋、江都因猪只销路不畅,猪价下落,有的卖猪抵不上饲料钱,有的大猪反比小猪贱,群众养猪情绪低落,甚至宰杀母猪、抛弃小猪。这是提倡养猪积肥的最大的障碍。因此,土产公司、畜产公司等贸易部门和合作社必须想出办法,打开猪的销路。在某些交通不便的地方,更应结合运输部门切实解决猪的销路问题;或提倡制腌肉,以便运销远方。在积极推销的基础上,再很好地教育群众,就可以打破害怕养猪过多招致跌价的思想顾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