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阅读
  • 0回复

富士通队的中国运动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28
第4版(文化生活·体育)
专栏:明星生活

  富士通队的中国运动员
本报记者 于青
听说原国家足球队的沈祥福、吕洪祥在日本踢球。打听到电话号码,一拨通电话,就听到了沈祥福的京味。他告诉我,曾在国家队效力的北京部队足球队徐树刚也和他们一起在富士通公司足球队。电话相约第二天见面。
从东京乘电车30多分钟,到川崎市。三人都住在公司住宅。日本式房间,进屋脱鞋上榻榻米。室内整洁、宽敞。沈祥福、吕洪祥和徐树刚去年夏天先后来日本,三人的妻子后来也到这里。沈祥福妻子热情地端上咖哩饭和炒鱿鱼,我们边吃边聊。
按规定,日本的公司球队最多只能雇用3名外籍球员。在各公司队中雇用最多的是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球员。富士通公司足球队属于乙级队,是日本唯一雇用中国球员的足球队。中国球员训练刻苦,比赛玩命,技术高,作风好,深得信任,只是体力略差。教练们发现,拉美球员要价挺高,架子也大,有时并不得力,还不如雇用中国球员划算。
正聊着,电话铃响。沈祥福拿起电话,用日语与对方交谈。对方通知明天上午9点20分集合,去神户参加比赛,还赞赏沈祥福妻子的中国料理,说有机会再来品尝。沈祥福的日语虽有些生硬,但应对无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日语达到这种程度,记者表示钦佩。沈祥福说,他们原来在一所日语学校学习过一个阶段,由于经常比赛和训练,赶不上听课,后来富士通公司专门请来一位老师,教他们三对夫妇,每周上两次课。训练和比赛的技术语言已基本掌握。队中也配有一名中文翻译,但对于比赛中间教练的指点,三名中国球员往往比翻译领会得还快。
富士通公司足球队的阵容是“四四二”。沈祥福和徐树刚踢中场。吕洪祥是双中锋之一、主要得分手。与老练稳健的沈祥福相比,吕洪祥显得粗犷豪爽,一谈足球眉飞色舞。在本次跨年度的晋级赛中,前半阶段富士通队一路顺风,不幸中途守门员受伤退出比赛,实力大减。八个队中只有挤进前二名,才能晋入甲级队,现在形势不容乐观。同一组中都是著名大公司的球队:日立、东芝、NTT等。
吕洪祥和徐树刚都是天津人,可徐树刚说起话来的天津味比吕洪祥浓多了。在徐树刚的房间里,桌上放着一份《人民日报》海外版。据说三家各定了一份。由于看日本的电视和报纸还有困难,人民日报海外版是他们获取信息的唯一新闻媒介。徐树刚说,在国内时不太看报,来日本后成了人民日报最忠实的读者。每天拿到报纸,条条都看。特别是对体育版上的足球消息看得最认真。果然,说起最近世界杯外围赛中国队面临的形势,三个人都了如指掌。
日本的足球比赛年中不断,时间拉得很长,基本上是一个星期一场,观众远不像棒球、相扑那么多。日本国家队水平还不高,但近年有很大进步,运动员身体素质提高较快,突出的特点是:认真、肯吃苦、服从教练、输球不埋怨、不气馁。这些都是提高足球水平的基本要素。
说起生活,最大的变化是已经改掉了睡午觉的习惯,每天下午去公司的场地训练。经常到各地参加比赛,大多是当天去当天回,无暇游览风光名胜。星期天大多在附近采购食品和散步。在日本两年期间,月薪23—25万日元。居室中的电视、冰箱等家具由公司提供,除电话费外,煤气和水电费由公司支付。三个家庭的生活都是有张有弛,舒适而有节奏。
分手时,三位国脚希望通过报纸,转达他们向中国足球界和球迷们的问候、盼望中国足球早日走向世界的心情。沈祥福又加了一句:“这儿难得碰到中国人,以后多来聊聊,下次我们一块包饺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