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28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本报评论员
青山绿水,蓝天沃野,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是中华民族世代生息的家园。如果有人告诉你,我们的家园正在遭到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的威胁,你能不陡增忧患意识?
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以工业化为主的经济发展是我们最急迫的任务。世界各国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都出现过环境污染的问题。五六十年代搅得西方发达国家上下不安的“公害”难题如今也不可避免地摆到了我们面前。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要排放300多亿吨废水、1000多万吨烟尘、1000多万吨二氧化硫,每年的固体废弃物达8000多万吨,历年堆存总量60多亿吨,占地5亿多平方米。再加上植被大面积破坏,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的13%下降到目前的8.9%,约有1/3的草原严重退化。一面是环境污染,一面是生态破坏,使城乡的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增加,可再生资源减少,人体健康受到影响。这种状况必须坚决扭转,否则,如果听任其发展下去,将直接影响我们民族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我们民族的生存。
然而,毕竟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几年前就提出: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几年来,国家陆续颁布了《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森林法》等一系列法规,使环境保护逐步走上法治的轨道。尽管这些年经济困难,国家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由1983年的30亿元增加到1988年的70亿元。由于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方针和有效的措施,对避免出现“经济翻番环境污染也翻番”的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环境生态建设欠账太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带来的各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同时并存(尤其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带来的新的环境问题),也由于全民的环境意识薄弱,从总体上看,环境生态建设还赶不上由于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生态破坏。
当务之急,是要使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深入人心,切实实施,要使全民族(尤其是各级决策者)确立现代环境意识。我们要举国上下齐心保护我们自己清洁的家园。这几年,一些地方的经济过热严重地毁坏了生态环境。有的只顾产量不管污染;有的对自然资源奉行一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政策。这样做,不但直接妨碍了下一步经济的持续增长,并且是“吃祖宗饭,造子孙孽”,自毁家园,遗害后代。这种状况决不允许再继续下去。
当前的治理整顿,是加强环境保护的有利时机。清理基建项目,特别要注意停建缓建那些污染严重的项目;调整产业结构,要注意限制那些污染大的产业和产品的发展。只要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治理经济环境也完全可以同时治理生态环境。对此,我们充满期待也充满信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