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顾颉刚先生访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4-30
第4版(副刊)
专栏:

  顾颉刚先生访书
江澄波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顾颉刚先生从重庆回到故乡——苏州悬桥巷顾家花园借居。他当时担任文通书局编辑所所长,办公地方就在他家里,因而经常来我工作的那家旧书店访书,得以相识。他需要的是古史和民俗方面的线装古籍,同时也注意收集像《桐桥倚棹录》那样的苏州地方文献。
建国初期,常熟丁祖荫“淑照堂”藏书散出,我曾收得善本书数十种,其中有一部《水经注》,是乾隆时天都黄晟刻本,原衬订二十册,曾经桐城姚元之用朱笔校注,并有印记。顾老看到以后,爱不释手地要求买回去。但又提出能否分两次付款。我们同意了,他感到很高兴。
顾老不但自己爱书如命,同时也很关心科学研究工作。有一次我收到了一本书名叫《庚癸记略》的手稿本,著者署名为“倦圃野老”,全书记载咸丰十年至同治二年间太平军在吴江活动情况,从来没有刻印过。他看过以后就取出自己名片,写上几句话,要我直接和罗尔纲先生联系。信发出不久,很快接到决定购藏的回信。由于该书史料价值较高,后来被近代史研究所印入《太平天国资料》。关于倦圃野老的真实姓名,那时未能查到。最近我在苏州古旧书店书库里,发现了“味无味斋”钞本的《事文统载》二册,首有题跋称:“是编为余侄董生梦兰所手钞,……同治丁卯重九前一日倦圃野老王元榜识。”查《县志》,董兆熊字梦兰,本姓王,父早世,随母姓董。……”王元榜为其叔伯行,与跋中称余侄相符。顺此提及,以供研究参考。
后来,顾老去上海大中国图书局任总经理,兼复旦大学教授。仍常在星期天与胡厚宣先生等五六位教授,结伴同来苏州访书。其时古籍书源充沛,每次都能满载而归。有一次我给他看了部分新收到的珍本古书,有明初刊黑口本《南极地理》和代王府刊黑口本《谭子化书》,明嘉靖刊本《白虎通德论》(孙星衍校跋),万历精刻插图本《净明宗教》(残存九卷),明万历刻本《北西厢记》(吴门殳君素绘图版画),万历精刻插图本《古本荆钗记》,清初旧钞本《有学集笺注》(有黄丕烈校跋,署名“书魔”),乾隆时人稿本《金惟骏诗集三种》(《排闷集》、《野庵诗钞》、《翡翠兰苕集》,有沈德潜、张鹏翀亲笔书序),沈炳垣手稿《斲研山房诗钞》等。他兴致勃勃地看完了书,表示将建议上海图书馆购藏,要我凭他的介绍信去上海找李芳馥馆长联系。结果全部留下。这是顾老关心社会文化事业,为保存祖国文化遗产出力的又一例证。
另一次我在拜读顾起潜(廷龙)、潘景郑两先生合编的《明代版刻图录初编》时,得到启发。我想如果能把明刻残页装订起来,加以说明,不是更好吗?我就到上海四川北路大中国图书局拜访了顾老,把我的想法告诉他。他大加赞赏,表示愿为此书作序。因而我加快步伐做好了每种书的版本鉴定工作,并写了文字说明,先送请潘景郑先生审定后再转给他。时隔不久,顾老就把序文寄来了,是用文言文写的,对明版书作了很高的评价。
1954年顾老调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全家迁往北京,留在苏州的藏书,决定全部带去,包了一节火车,要求我们帮助解决包装问题。工作结束后,临行之前,他还在西中市六宜楼菜馆设宴表示谢意。席间他介绍了去西北地区考察时的见闻。
此后顾老虽然很少回苏,但仍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他经常来信索购北京不易买到的书。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曾经来苏一次,并到书店来看过我,惜因出差在外未能见面。但信函往来则至“文革”前夕才中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