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北疆“深圳”——满洲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01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北疆“深圳”——满洲里
本报记者 傲腾
如果说深圳是我国南方沿海开放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那么,从乌苏里江畔到阿尔泰山脉的我国北方开放带上也有一颗明星——满洲里,它们虽然天各一方,却担负着同样的任务——祖国的开放窗口。
春暖还寒之时,记者来到阔别5年的满洲里市,一切都今非昔比。记得5年前,这个边境小城虽然拥有广袤的草原、碧波荡漾的达赍湖和独具风格的俄式木克楞建筑(是一种粗长的圆木堆积而成的房),但边城人少得可怜,也不安心在这里工作,记者当时采访的几位教员都希望调回内地。那时的满洲里给我的印象像一位羞于见人的草原姑娘,不露声色、安详、恬静。如今,她似乎一下子变成了一位婀娜多姿的公关小姐。它利用连接欧亚大陆桥的优势,跻身于当今的国际国内商品经济的舞台上,显露出了诱人的魅力。
1988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以后,满洲里市围绕货场、道路、城市、旅游4个方面来改善投资环境。短短一年之内,满洲里市吸收外资修建了大型货场和油库各一座,修建与此配套的宽轨铁路2.5公里,铁路换装能力从300万吨增加到1000万吨,同时成立国防汽车运输队与对面相距9公里的后贝加尔斯克城开展运营业务,减轻了铁路压力。在城市建设中满洲里市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全国除西藏、台湾外的其它各省、市、区都在这里建立了窗口单位,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满洲里市还利用草原与达赍湖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蒙古、汉、回、满、朝鲜、达斡尔、鄂伦春、哈萨克、俄罗斯等多民族的优势,开展具有草原民族特色的旅游,吸引了中外众多的游客。
这个昔日的宁静去处现在变为北疆的多彩世界。去年11月在这里举行首届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苏联方面来了两个州级代表团,国内21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大中城市的代表团及500多个厂家的代表团共一千多人云集满洲里,开展各项商务活动。从此满洲里更是名扬国内外。对苏贸易由单一的易货贸易发展成为“三来一补”、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多种形式,贸易伙伴也由原来的一个毗邻市发展成为赤塔、伊尔库茨克、乌克兰、哈萨克等33个地区和部门。对苏贸易额去年实现了4000多万瑞士法郎。
记者在下榻的满洲里宾馆见到了南京某科研所的几位科技人员,他们说,将来这里是很有用武之地的,我们此行就是想寻求施展才华的立脚之地。据有关部门的同志讲,近一年,很多内地大学生投书想在这里求职,满洲里成了人们向往之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