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玉米的命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03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玉米的命运
本报记者 凌志军
    (一)
在一幅粮食产量统计表前,县委书记王建章眉头紧皱,尽管统计表上的红色箭头显示着安平粮食10年来一直在稳步增产,尽管1988年全县粮食总产以20%的增长率创下新的纪录,可是,玉米的命运仍在困扰着他。
安平县处冀中平原腹地,全县50万亩耕地镶在华北玉米高产区,过去农家一向以玉米为食,庄稼的收获也总是“秋”大于“夏”。昔日玉米受人厚爱是可想而知的。1983年,小麦后来居上,总产和亩产均超过玉米,在全县形成“夏”大于“秋”的局面。这自然是安平农村中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但是,随之而来的农民的“喜新厌旧”却是始料不及的。精力、技术、化肥、农药、水……几乎全都给了小麦,玉米竟是被冷落了。
最近5年中,安平小麦亩产突飞猛进地增长了50%,而玉米亩产却减少1/3。
“重夏轻秋”,王建章对记者说,“农民的这种心理是发展粮食生产的一大障碍”。安平的领导者正是从这中间看到了希望:假如玉米与小麦同样增长,安平现有的粮食总产将增加30%,即使把亩产仅仅维持在1982年的水平,今天全县粮食总产也可增加一成。
1988年初,县委、县政府定下决策:以玉米为突破口,推动全县粮食再上一个新台阶。
号召、宣传、规划、服务……干部们费尽心机。不料,农民的反应出奇冷淡。套种栽培的技术简明而有实效,不需增加任何物的投入便可使产量增长两成。可是,“太麻烦”,90%的农户只凭这3个字就拒绝了增产的诱惑。
    (二)
玉米的命运折射着人的心态。
像安平大多数农户一样,杨小整给自家的人和猪都安排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循环圈:小麦,人吃;玉米,猪吃。不能不种点粮,也不肯多种粮。“我不管市场粮价高低,”他说,“不占便宜,也不吃亏。”另一个农民嵇素贞的想法与杨家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不怕存粮,”她说,“就怕卖粮、买粮。”她家粮食种得多,余粮也多,但她不肯卖。她的儿子、儿媳都在城里干临时工,她担心家里无存粮,万一儿子回来赶上粮价上涨,买不起。很明显,现在不卖粮是为了以后不买粮。她眨着眼睛说:“过去存粮为备荒,现在存粮叫备市。”
记者在安平走村串户,随处可以感到农民煞费苦心地避免粮价过低给他们带来的损失。不少农户种粮,一为“定购”,二保“自足”,至于“自足”以外的部分,便可有可无了。
农民重夏轻秋的背后,是重自给自足、轻商品粮的心态。在政府看来,安平农民每年卖出的1000多万公斤合同定购粮是可以算作商品的,在农民看来,这不过是为国家作了一份贡献,与商品不搭边。再加上干部的催交强收,市场的开关无常,生产资料的短缺与昂贵,粮食价格低于价值,这一切都使所谓商品粮在农民眼里有名无实。
安平县粮市辟在城南一片洼地中。每逢赶集日,车拉袋扛,人拥路塞,但是,真正的成交却打了很大的折扣。据市场管理所介绍,去年在这里成交的粮食,不过100万公斤,也就是说,安平农民每生产100公斤粮食,在市场上自由卖出的不到1公斤。
领导者们在全力抓粮食生产;而记者见到的每一个农民都说,“卖粮吃亏。”现实,比干部们会上讲的“道道”更有说服力。产粮、售粮均居全县前茅的台城村,却远不如北郭村富有的事实,谁都看在眼里。北郭致富的诀窍是始终把粮食生产维持在“一保定购,二保自足”的水平上,而将其他的劲儿全用到了药材生产上。因为1亩药材的收入比1亩粮食高4倍。
    (三)
南王庄村的王小其似乎是一个例外。
此人曾一度闻名全国。30多年前,他和另外两户农民组成的合作社,被毛泽东称为“五亿农民的方向”。今天,他再次成为全县瞩目的人。他没有什么副业,只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玉米上,施肥、浇水、打药,一株一株地授粉,再把全部的收获交售给国家。“你不要以为我的觉悟有多高。”这个老典型对记者说,“我种玉米是因为有一个好价格。”他种的全是玉米种子,县种子公司与他签订了合同,全部按市价购买,这可以使他得到3倍于普通玉米的收入。
真正的市场信号对农民的影响远远大于政府的口号。安平市场的粮价自去年秋后忽然涨了50%至100%,至今年春节后涨势仍然不止,这在农民的心理上引起一阵不小的骚动。安平的领导者也一改传统的作法,不断向农民通报市场价格变化,并鼓动农民到市场去。政府用了一年时间没能鼓动起来的“玉米热”,居然很快升温了。
种子站,往年过了清明,玉米种才开始出库,今年春节刚过,农民便在这里排起“长龙”。当然不是所有的品种都旺销。过去,农民只要生长期短,种着省力的品种,产量略低也不在乎。今年,大家却争购“玉米皇后”。虽然这“皇后”生产期长,难伺候,但产量相当高。这意味,推了一年没有推开的玉米套种技术,这回是不推就开了。
种子站的大门外,一位农民正蹲下身去,小心地把掉在地上的几粒“玉米皇后”一一捡起……
引导农民行为的力量明显地有两种,一为行政的;一为市场的。“行政力量办不好的事,现在市场的力量办好了。”县委书记王建章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