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情绪化倾向与科学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05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人民论坛

  情绪化倾向与科学精神
韦典华
七十年前,爆发了以科学与民主为旗帜的五四运动。今天,我们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纪念“五四”七十周年,不但要继承“五四”的民主传统,而且要弘扬“五四”的科学精神。
一个时期以来,谈到科学,人们往往只把它理解为科学技术。毫无疑问,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对于我们向现代化进军至关重要。科学技术成果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能力和改造能力,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性的因素,也是发展现代商品经济的强大推动力。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的形势下,发展科学技术,加速科技进步,将在根本上决定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实现经济振兴、民族振兴的希望所在。对于这个问题,过去我们缺乏清醒认识,长期轻视科技和教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认识不但越来越深刻,而且为解决这个问题制定出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现在需要我们继续采取强有力措施,真正把科技和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
但是,如果仅仅把科学理解为科学技术,那就太狭隘了。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揭示事物发展必然规律的真知灼见。因此,科学决不只是科学技术;更主要的,它是一种世界观、一种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态度、一种精神。正是在这一点上,五四的先驱者们超越了他们的前辈,把中国人对科学的认识从器物的层面提高到文化的层面。
科学精神,概括地说,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我们靠科学精神战胜过许多困难和挫折,最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有两次。一次发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国革命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之后,终于扭转了党的幼年时期一再出现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倾向,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中国革命走上正确的轨道。另一次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从长期盛行的个人迷信和教条主义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用马克思主义要求的科学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本身,开始了意义深远的改革进程,开始找到建设有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两次伟大转折,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当前,我们在改革和建设中碰到很多问题,遇到很多困难,群众意见很多,情绪很大,有人概括为社会上有一种“情绪化倾向”。对这种倾向,也要用科学精神去研究。
群众情绪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会信号。它往往反映群众的愿望、要求、认识与态度,科学体察群众情绪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是制定和检验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当然,“情绪化倾向”毕竟是非理性的,要具体分析,善加引导。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弊端有意见,特别是对通货膨胀、分配不公和社会上、党内腐败现象表示强烈不满,是合理的。但是,在看待改革进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时,应当科学分析和理性思考,如果把它归之于改革本身,单纯发牢骚,指责改革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甚至认为改革改糟了,改革失败了,就无助于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愤怒可以出诗人,愤怒不能出科学”。应当少一点感情的冲动,多一点理性的思考,在全社会造成坚持科学精神的风气。
值得注意的是,非理性情绪化倾向不仅群众中有,领导干部中也有。应该说,出现经济过热的问题,主要是与某些领导干部忽视经济发展规律,缺乏科学精神,急躁情绪分不开的。有些同志为尽快改变他所领导的地区或部门的面貌,为显示自己在任期间的政绩,盲目扩大建设规模,片面追求产值产量和增长速度,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因此造成投资规模膨胀,消费基金增长过快,加剧了通货膨胀。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是正确的。可是有些同志不是积极贯彻这个方针,而是生怕吃亏,埋怨、观望,对非生产性建设和重复建设,对社会集团购买力中用于铺张浪费的部分,不是真压,真砍,而是假压、假砍。该停的项目不停,或者明停暗不停。显然,这种情绪与科学态度相距甚远。
全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需要诗人般的激情,更需要科学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