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冲出困境发展旱地农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05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思想库

  冲出困境发展旱地农业
本报记者 何黄彪
信乃诠,男,1936年生。中国农科院科研管理部副主任、副研究员。他近年主持并撰写过《旱地农业水份状况与空调技术》、《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等著作,还发表过数十篇有关农业方面的论文。
记者:当前农业形势严峻,粮食趋于紧张。如何使农业冲出困境,登上新的台阶,需要一种新的科学思路。
信乃诠:转身打开中国农业区划图,指着沿昆仑山脉、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说: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除了继续重视东部地区的农业之外,还要把目光投向广大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力发展旱地农业。如果能把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搞上去,我国农业就可以冲出困境,得到一个新的发展。
记者:为什么把发展旱地农业放到这么重要的位置?
信乃诠:首先,我国的旱地农业面积大,增产潜力也大。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16个省、市、自治区,741个县,现有耕地5.7亿亩,约占全国耕地面积38%。目前的粮食单产水平比较低,平均亩产只有200~300多斤。其次,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的国家,降水季节变率大,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干旱的威胁是长期的。再次,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来发展旱地农业,增产潜力是很大的。像美国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发展旱作农业,现已建成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小麦总产量占到全国的63.7%,牛肉产量占到50%;像苏联中亚干旱地区的开发,棉花总产跃居世界首位;像澳大利亚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推行粮草轮作制,谷物产量占到全澳96%。像印度、埃及、沙特阿拉伯,大部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它们已由缺粮国变成基本自给或自给有余的国家。我国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取得高产的成功典型也不少见。比如陕西境内位于渭北的合阳县,50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超过400斤,实现了1个毫米的降水生产粮食0.5公斤,达到先进水平。由此可见,在我国广大干旱、半干旱地区,增产潜力还相当大。
记者:近年来,各国科学家都在警告由于温室效应地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干旱恐怕会越来越突出。
信乃诠:是的,像1988年,干旱席卷北美,使美国谷类作物减产30%。加拿大减产23%。又据世界气象学专家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将增加1.5至4.5度,水旱灾害、特别是干旱就更为突出。
记者: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何对策?
信乃诠:这个问题要分两种情况来说。一种情况就是旱区的灌溉农业。这个干旱地区主要分布甘肃的河西走廊,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新疆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宁夏、内蒙部分地区。它年降水量都少于250毫米,可以说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该地区农业的发展,主要靠高山雪水和地下水。一方面水资源十分短缺不足,另一方面水的利用很不合理,浪费又十分严重。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是发展该地区农业,建设高标准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国内外经验来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主要途径有这么几条:一是搞好渠道补砌防渗;二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比如地面小溪灌溉,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展喷灌和滴灌。三是抓好作物关键期的灌水,即根据各种作物需水的临界期进行灌水。
另一种情况就是发展旱区的旱作农业。这个地区分布更广。主要包括华北、西北和东北西部地区。除了有一部分灌溉条件之外,主要是依靠自然降水来发展旱作农业。这方面我国有过丰富的传统经验,近几年来,经过探索又取得了新的经验,那就是一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灾能力;二要进行作物合理布局;三要选用耐旱作物和抗旱品种;四要广辟肥源,培肥地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五要精耕细作,蓄水保墒,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等。总之,就是要把以上措施组装配套成适应旱作农业技术体系。
还要指出的是,近几年各地又把传统耕作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在旱区推行残茬覆盖、少耕免耕技术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重视。
记者:你刚才说,要进行合理布局,选用耐旱作物和品种,难道在这些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信乃诠:从总的情况来看,这个地区的作物布局和在耐旱作物品种选用上是比较好的,大都能从本地的资源条件、生产特点出发进行作物合理布局和选择耐旱作物。
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想吃细粮,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一些耐旱作物,如谷子、糜子、高粱、杂豆、薯类等的种植面积在缩小。这不能不引起注意。因为小麦作物需水量比谷子、糜子等耐旱作物要大得多,大体上每生产1克干物质的需水量,谷、糜只要300克,高粱320克,而小麦则需要540克。可见谷子、糜子、高粱耐旱,更适于这个地区的种植。再有,从产量看,谷、糜、豆类、薯类作物在干旱条件下产量比较稳定,而小麦则产量低而不稳,波动比较大。此外,从营养价值看,谷子、糜子、豆类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都比小麦高。因此,在干旱地区盲目扩大小麦面积,压缩耐旱作物面积是不适宜的。
记者:在人们的习惯中,都把谷、糜这些旱作物当作“粗粮”,不太喜欢吃,您认为该怎么办?
信乃诠:也不一定是这样。像城市里的许多人都想换换口味吃一些杂粮。一方面解决食物单一,膳食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这些作物营养价值也高啊。从国外的发展来看,我曾访问过中东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他们在干旱地区发展耐旱作物,对于谷、糜、豆类是十分重视的。
现在,在中东的叙利亚、约旦、埃及,发展豆类已成了城乡居民获取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特别是他们深加工的一些食品,适口性好,营养价值很高,不仅大家都爱吃,还成了外销创汇食品。
记者: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你对发展旱地农业还有一些什么设想?
信乃诠:要真正把我国旱地农业发展起来,除了靠政策、靠物质投入之外,更多的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
从“七五”开始,国家已经把旱地农业列入了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建议在“八五”期间,重点开展保水保土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和轮作体系、施肥培肥制度、节水灌溉技术等研究,争取有新的进展和突破,为旱地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科技成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