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创造“小气候”——新生丝织总厂厂长张正昌一席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06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创造“小气候”
——新生丝织总厂厂长张正昌一席谈
陆振华
作为企业,在大气候左右不了的时候,眼睛向内,在改善“小气候”上下功夫,这是明智的。新生丝织总厂厂长张正昌正是从这个思路出发,采取有效的办法改善了企业的“小气候”,增强了企业在竞争中的适应能力
    彷徨,等待,就会贻误时机
“今年大气候不利,我们在资金、原材料、能源等方面同时遇到困难,但自己正创造一个适宜的‘小气候’,使企业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环境。”
日前的一个夜晚,我和江苏吴江县新生丝织总厂厂长张正昌探讨着企业界关心的热门话题。回想起近来许多企业经营者一谈到眼前的资金、原材料、能源问题时,愁眉紧锁、摇头叹气的情景,不禁使我对这位厂长的思路发生兴趣。
“我们希望有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但现在看来这个想法不现实。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经济生活中出现种种矛盾和问题难以避免。企业家面前是一个有风有浪的大环境。如果企业经营者彷徨不前,被动地等待大环境改善,不去积极地创造一个‘小气候’发展企业,就会贻误时机”。
今年55岁的张正昌,中等个儿,青年时代就在当地供销社、工会、生产办公室任职多年,产品经济的弊病使他难展宏图。1978年跨入新生丝织厂大门以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育中的阵痛,使他变得精明起来。他略一沉思,把我们的话题引向深处。他说,当今时期有一些特殊的现象,如既有改革政策,但一时又无法配套;既有市场机制,但又不成熟;既有竞争的机会,但又不完全公平和充分。外部环境中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同时存在。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积极利用外部环境中的积极方面,加强应变能力,创造企业内部的“小气候”,求得生存和发展。
    三个突破事出有因:创造“小气候”
张正昌是位巧用心计的实干家,在吴江众多的丝绸企业中颇有声望。在1985年和1987年两次获得江苏省劳动模范时,人们评论他是位富有强烈事业心和勇于开拓精神的企业家。但他悄悄地对我说:“这些评议难免有过誉之处,我倒宁要一个善于创造‘小气候’的实干家的实称。”
新生丝织厂虽然名声在外,但去年以来原材料涨价、生丝短缺、资金不足都成为企业发展的拦路“虎”。全厂前几年增支因素每年为250万元,去年达380万元,今年增至500万元,流动资金缺口在数千万元以上。但是,这个厂去年在严峻的形势下出现了三个突破:一、消化增支因素350万元的同时,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42.8%,还提前一年付还500万美元的债务,成为建厂以来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年;二、出口绸缎1000万米以上,创汇3750万美元,是本厂历史上出口增长最快的一年,成为全国的创汇大户;三、产品质量连续28个月居全县同行业之首,并在世界40多个国家享有信誉,有些外商宁愿多花钱,也要买该厂的绸缎。
    1变12,12变1
“为什么别人看来难以克服的困难在这里被消化了?”
“这是大环境的积极因素和‘小气候’效应合力作用的结果。”张厂长深有体会地说。近年来,张正昌在创造“小气候”上可谓煞费苦心,连续使出了三招:
第一招,采用孙悟空战胜妖怪的法术,1个变12个,然后12个变成1个。在工作实践中,张正昌痛感到国营大中型企业虽有人、财、物优势,但由于“大锅饭”的体制没有彻底打破,各个部门活力不够,因此企业像臃肿的老人,负担沉重,步履艰难。他们厂有个100多人的供销科,过去权、责、利不明,职工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不仅工作效率很差,还压死了60万元的设备储备资金。张正昌决定把它从工厂里“脱”出来,成立独立作战的经营公司。这样总厂不仅减少一大笔支出,还使这部分机体活跃起来,既增加本身的盈利,又壮大了总厂。
近年来,张正昌采用这种孙悟空分身法,把机械车间、后勤处、基建科以及兼并过来的工厂,分别从总厂“脱”出去,组建成自主经营的丝纺机械分厂、生活服务公司、装潢建筑公司,以及纺织一分厂、工艺服装厂、星狮酒家等9个独立经营企业。这些企业各显神通,在竞争中不断壮大自己。去年不仅节省了总厂102万元开支,还增加总厂124万元收入。今年调剂出一大笔资金为总厂解忧。
第二招,发展高技术、高增值的适销产品,培植新的摇钱树。前些年该厂以和服绸赢得日本市场以后,张正昌以企业家的眼光,密切注视着日本和服绸市场的发展,不断开发出苏吴绉、目兰缎、驹意匠等富有东方色彩的新产品,外商看了眼睛都亮了。这些产品很快成为创汇高的新摇钱树。前年,张正昌又决定一举投资700多万美元引进先进的片梭织机,从而把换汇率高一倍的新产品建宏绸打入国际市场,去年已创汇140万美元,今年如全部投入生产,可创汇350万美元。如今人们看到,一个技术人员多、技术先进、产品新、信息灵的“小气候”,正在新生丝织厂形成。
第三招,设“窗口”,办中外合资企业,创造企业自我发展的“小气候”。长期以来,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很少了解国际市场行情,甚至连自己的产品卖给谁也不知道,竞争仅是纸上谈兵。为了摆脱这种被动局面,张正昌抓住契机采取了两个行动:一是在深圳、珠海设立经销点,积极捕捉国际市场信息;二是兴办两家合资企业。去年签约的中外合资深圳通益丝绸厂有限公司,投资160万元,每年将创汇达1152万美元。今年批准的中港新安服装有限公司,投产后将有30万套件服装进入国际市场。企业不仅生产上游产品,而且延伸到了最终产品,扩大了发展余地。
有些经济专家评论:企业由生产型变为生产经营型,由内向型变为外向型,都体现着在改革开放的大气候下企业“小气候”的重大变化。新生丝织厂在这两次变化中很主动,不仅优化了企业自我发展的环境,还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拚搏的机会。如果争取把合资企业办到海外去,那将是企业发展的又一次跃进。张正昌听着,琢磨着。他感到了当代企业家的不同寻常的历史使命。他需要奋进、创造,也需要机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