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一个从朝鲜前线归来的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4-24
第3版()
专栏:

一个从朝鲜前线归来的人
新华社记者 孙肄
在云南,有一个远从朝鲜前线归来的人。因为左手残废,他把武器交给了战友,离开了前方;现在他用右手拿起锄头在后方继续战斗着。他的名字叫高星发。
高星发,是云南曲溪县一个贫农的儿子,从小给地主放牛、做活。一九四八年他被国民党拉壮丁送到东北。那年十月里部队起义,他成了人民解放军的战士,一九五○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锦州战役中,高星发是有名的铁拳团尖刀连的战斗员;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他是刘梅村渡海先锋营第一船上的突击队员。从东北到海南岛万余里进军中,他立过三次大功。以后,他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他参加了把美李匪军赶回三八线以南的先遣部队。一九五一年一月他负伤失去了左手,他这才和几个光荣负伤的战友一同回到家乡来。
去年十月,高星发到云南省农林厅所属的大普基农业试验场工作。那时,农场的烟叶种得迟,到了降霜季节还没有收摘,高星发就和他的伙伴们夜间在烟田里烧起火堆来防霜。收烟时,怕烟叶上的霜晒干了会影响品质,他们冒着晨霜去收。高星发说:“志愿军睡在冰雪里都不怕,我们还能怕落霜吗?”许多工人被感动得也自动参加了收烟。大家说:“老高把朝鲜前线上最可爱的人的战斗精神带到农场来了。”
高星发看到农场缺乏肥料,每天早起便背着用自己的津贴费买来的粪筐去拾肥,从去年冬天到今年没有间断过。四个月来他拾了两千多斤粪。此外,他还带领工人收集散乱在地里的花生藤和玉米杆,用作燃料,为农场节省了大批木柴。为了保护农场的财产,他负责指挥农场的保卫组的工作,自己每晚都要亲自巡查一周。
高星发在农场负责人事工作。工人们、职员们有了问题都愿意找他谈话。他也耐心而热诚地帮助大家。有一个名叫杨瑞霖的工人本来不懂技术,打算离开农场;但在高星发的教育和帮助下,他逐渐安心工作,掌握了技术。高星发看到有些工人衣服穿得薄了,鞋子破了,便把自己仅有的大衣、衬衣和鞋子送给工人穿;工人生了病,他常常拿出自己的津贴费去买药。高星发关心和爱护大家,自己却非常艰苦朴素。他干活时只有一只右手抓锄头,另一只手腕抬着或压着锄柄,手上磨起了血泡,他也不让别人看见。大普基农场距昆明市有十几公里,他每次到昆明市开会,都连夜赶回来,以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在他的住室里,只有一个草席,一床被子和一条保卫农场用的步枪。他笑着对记者说:“战士嘛,就是这个样子。”被子是从朝鲜前线带回来的,上面还有他负伤时染下的血痕。去年冬天,他可以领取一条新被子,可是他没有这样作。他指着被子对我说:“我要留着它,这就是说,我还是在作战,共产党员是不许掉队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