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耕地是发展之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08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耕地是发展之本
王先进
近四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徘徊不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耕地锐减。
据统计数字,我国耕地面积1984年至1987年分别比上年净减少750万亩、1500万亩、900万亩和500多万亩,四年累计净减少耕地3600多万亩。
假如减少的这些耕地,都用于播种粮食,以当前平均亩产和复种指数计算,1985年至1987年,这些耕地每年生产的粮食分别为500多万吨、300多万吨、180多万吨。分别占这三年粮食总产量比1984年粮食总产减少量的18%、21%、73%。
实际上,每年减少的耕地要比净减少数大得多,因为每年都要新开垦或复垦几百万亩新耕地,弥补了部分减少面积。由于新增耕地的生产障碍因素较多,土壤没有熟化,一般要比熟地亩产低50%左右。因此,从面积来说虽然得到了部分弥补,但是产量上的损失仍然很大,这三年分别损失了150多万吨、120多万吨、100多万吨。相当于这三年粮食总产比1984年粮食总产减少量的5%、8%、41%。
上述两项减产合计,分别相当于三年粮食总产比1984年粮食总产减少量的23%、29%、114%。由此可以看出,耕地减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有多大。反之,如果通过加强土地管理,努力抑制耕地大面积减少,也可以对粮食生产的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根据“一保吃饭、二保建设”的原则,能不能在经济建设中少占用耕地,以保证耕地这一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基本稳定呢?这是我们土地管理部门时时考虑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土地管理工作的实践证明,这是可以办到的。只要加强计划管理,把建设用地和土地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方面对建设用地实行计划指标控制,层层分解,并严格每个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另一方面加强土地开发和闲散地、荒废地的复垦,扩大耕地面积,就能控制住耕地锐减的趋势。
1985年至1987年的三年中,全国退耕还林还牧耕地面积达2800万亩,已接近这三年净减耕地2900多万亩数。多数退耕之后效果较好,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退耕之后并未搞林、草建设。如果集中力量开发这些宜林宜牧地,发展林、牧业,并加强监督检查,情况就会改观。非农业建设用地也是大有潜力可挖的。仅国家土地管理局负责审批的70宗建设用地,就节约土地8900亩,占申请数的10%。其中核减耕地2900亩,占申请数的19%。我国耕地后备资源虽然很少,但也并不是没有潜力可挖。1985年至1987年的三年间就新增耕地2100多万亩。目前,已有一些省、县从耕地净减少转变为净增加。
对我国这样一个11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应把切实保护耕地,作为突破农业生产连年徘徊局面和促进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应受到上下各级的高度重视!
           (作者为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