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引导小煤矿健康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10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据预测,到本世纪末一次能源最少需要14.7亿吨标准煤,其中7亿多吨要靠小煤矿完成。当前,许多小煤矿管理混乱,技术落后,必须加强管理,注意扶持——
引导小煤矿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刘燮阳
现在,社会上对小煤矿责难颇多,一曰破坏资源严重,二曰事故多。这种简单否定的态度是不公正的。
按所有制分,小煤矿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地方国营煤矿,包括省(市、区)、地、县和各行业办的全民所有制煤矿;二是乡镇煤矿,包括乡村、城镇集资合作办的集体所有制以及个人投资和集资合股办的煤矿。
这两部分煤矿,这些年来发展很快,目前,全国各地小煤矿有各类矿井8万多处,保有地质储量985亿吨,从业人员约340万人,年产量5.1亿吨以上,占全国煤炭总产量9.7亿吨的一半以上,其中地方国营小煤矿1.9亿吨,乡镇集体和个体煤矿3.2亿吨。
小煤矿的兴起,对缓解能源紧张局面,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支援各地工农业生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且,小煤矿的增产是在没有花国家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现在,建成一个国营大矿,至少需8年以上时间,投资几亿元;而建成一座年产五六万吨的小型矿,当年建成当年投产。依靠地方和个体办矿是一条投资省,见效快,解决能源困难的好办法。
当然,也要看到,小煤矿先天不足,设备简陋,安全生产条件不好。许多小煤矿管理混乱,特别是对乡镇煤矿管理不严。一些地方没有统一的规划,缺乏必要的审批手续和技术论证,盲目开采,乱采滥掘。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同志把放宽政策同加强管理对立起来,放松了必要的管理工作,必须加强整顿。河北邯郸峰峰矿区,过去开办小煤矿比较混乱,乱采滥掘现象严重。1984、1985年两年间,大小矿井发生资源纠纷154起,经济损失300万元。这两年经过当地政府和矿务局联合起来进行严格整顿。现在,采矿有序,管理有条,生产秩序井然,既保护了国家资源,又发展了煤炭生产。山东省实行统配煤矿、地方煤矿、乡镇煤矿统一归口,加强了行业管理。这些地方加强小煤矿管理的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我国绝大多数小煤矿是仓促上阵,因陋就简发展起来的,矿井建设先天不足,对小煤矿进行必要的扶持是当务之急。尤其是一些乡镇煤矿求富心切,急功近利,哪里有煤,哪里采,许多露头煤,好采的煤采得差不多了,现在,需要向深部发展,难度就大了,对此,不进行必要的投入,不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这些矿就很难再维持下去了。据有关部门统计,这些年来,对地方国营煤矿基建投资逐年减少,产量连续下降,乡镇煤矿“七五”头两年年产量增长由“六五”后两年的5000多万吨下降到2100万吨。这种势头,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对小煤矿进行扶持,固然需要国家拿出一定的资金,但更主要的是需要依靠地方的力量。各地要建立地方煤矿发展基金,提高维持简单生产费用。如要“取”之,必须先“予”之。要引导小煤矿进行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现在,有些乡镇煤矿很不重视积累,赚了钱就分光吃净,这种杀鸡取蛋的办法,是十分危险的。越是往深部开采,越是要进行必要的投入,一个矿改造的资金有限,可以走联合的道路,改造一个,再改造另一个,分批分期完成。山西省阳城县、高平县、河南平顶山市、云南师宗县就是采用合并办矿,延深开采的方法,矿点减少,产量增多,事故下降,收到了明显效果。
挑选一批煤炭资源丰富,运销方便,产煤自给自余,具有发展前途的县,建设成为靠得住、调得出、信得过的商品煤生产基地,是引导小煤矿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这项工作已引起各地有关部门的重视,第一批100个重点产煤县正在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其中38个县已在探索中开始起步。这项工作完成后,小煤矿将由土法简易生产,转向安全正规生产,由浅部分散开采,转向深部集中开采,由单一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第一批100个县可以担负全国地方煤矿长期规划增长产量的70%左右。建设重点产煤是关系到全县经济各行各业,各部门的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单独办到的事,需要有一盘棋的精神,全力抓好。
国营统配煤矿具有比较雄厚的实力,对那些合法的小煤矿,大力加以支持。
到本世纪末,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如按平均增长6%的速度预测,一次能源最少需14.7亿吨标准煤,其中7亿多吨,也就是一半多的产量要靠小煤矿完成,任务十分艰巨,万万不可轻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