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农村党支部书记为何难选?——东台市的调查与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14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党的生活

  农村党支部书记为何难选?
——东台市的调查与思考
最近,我们对江苏东台市735个村党支部书记的状况作了调查。调查表明,目前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年龄老化、知识偏低、后继乏人的矛盾日益突出,应当引起重视。
发人深思的现状
东台市不少村支部书记难以胜任现职,但又选不到合适人员来替换,大有青黄不接之势。
年龄结构偏大。东台市735个村支部书记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59.7%,年龄在35岁以下的只占17.3%。三五年后将在相当一部分村里出现支部书记一起换的现象。
封闭型干部偏多。现有村支部书记中,“大包干”以前任现职的约1/4,其余大多任过村干部,而在商品经济中涌现的优秀人才,则很少被吸收入党并被选拔到主要领导岗位。
文化素质偏低。全市所有村支部书记中,小学和小学以下水平的占12%,高中文化水平占23.9%,取得专业文凭的仅有2人。
后备力量不足。一是青年党员比例下降。二是目前村级其他干部的整体素质也不很高,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不愿当支部书记。
村支部书记后继乏人的问题十分突出。六灶乡22个村、场中,不胜任现职而又无人调整接替的支部书记已达27.2%。全市村支部书记目前感到力不从心、处于应付状态的不下1/3。至少有10%的村支部书记实际不起什么作用。
值得探讨的现行农村干部选用机制
农村支部书记后继乏人,集中地反映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我国农村现行干部选用制度上的滞后状况。
现在不少基层党支部培养发展新党员,仍然带着“一大二公”时期的旧框框,把忠厚老实听话、乐于“埋头拉车”作为看人的主要标准,对农村青年想富求富的强烈欲望不是积极加以引导、鼓励,而是当作消极因素看待。这就使大批有为青年望党门而兴叹。
“就地取材”选用干部的框框抑制了农村支部的活力。不少村找不到合适的支部书记人选,而在市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却闲置着大量有识人才。
“带徒式”的培养干部方式,不利于农村能人的脱颖而出。现在农村中选支部书记绝大多数是由“老支书”考察、培养、提名,这种做法,使一些支部书记总是按照自身的标准去选“接班人”;二是少数支部书记唯恐自己被取代,把大批能人排挤在干部队伍门外;三是受血缘关系、氏族观点影响,喜欢搞“同姓党”、“同业党”。
此外,我国农村现行干部激励机制不健全,使村支部书记处于被动的地位,一没权威,二没实惠,三没盼头,对农村能人缺乏吸引力。
在变革中寻求出路
要改变当前农村支部书记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状,途径在于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拓展用人渠道、强化培训体系,从根本上变革和完善现行农村干部选用机制。
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建党标准。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主动接近、热情鼓励、有意识地培养在商品经济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大批农村致富能手,把其中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使党组织注入新的活力。
强化村民委员会职能。应尽快理顺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村委会职能,使村委会干部得到锻炼和提高,并为支部书记队伍培养后备力量。
合理疏通干部交流渠道。有计划地把县(市)乡机关中那些素质较好,具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的中青年干部选派到后进村、贫困村担任支部书记;也可以从农村青年党员中选拔优秀分子到乡(镇)机关或工厂企业进行锻炼培养,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提高领导能力和政策水平,再回村担任领导工作;还可以从经济发展快,支部建设成绩显著的村,选调党员到落后村担任支部书记。
多方面提高村支部书记的素质。着手建立和强化两项制度:一要强化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对现职支部书记及后备力量进行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轮训,并使培训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二要建立县(市)乡干部包村工作联系制度。对村支部领导成员实施指导,以帮助他们尽快提高素质。
             东台市委办公室、研究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