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龙腾凤翔酉水长——记龙山、来凤的睦邻之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14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民族地区纪行

  龙腾凤翔酉水长
——记龙山、来凤的睦邻之谊
本报记者 尹品端
也许是偶然的巧合:一个是因山脉像卧龙而得名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县,一个是因传说凤凰降落而得名的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县,一龙一凤,正好是土家族的“旗徽”图案,也正好象征“龙凤呈祥,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从龙山县城出发,越过两县的界河——酉水,跨过连接两县的桥梁——团结桥,十五分钟后便到了来凤县城,跨越了省界、州界、县界。
古往今来,小如兄弟、邻里间,大至县与县、省与省、国与国间,发生各种摩擦、纠纷,甚至械斗、凶杀、战争,似属司空见惯。但龙山、来凤两县人民,多年来却一直和睦相处。在党的民族政策和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两县团结互助、比翼齐飞。
龙山、来凤两县首府相距7公里。两县人民共烧一山柴,同饮一江水。用两县领导同志的话说,龙山和来凤的团结互助是全方位的,扎根于千家万户。
现在,在两县之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和频繁的友好往来。两县党政领导换届时,原任领导同志要到对方县告别,新任领导同志要到对方县拜访,传递友谊的“接力棒”;外地来了剧团和演出队,在一县演完,定要到另一县演出;有了好的电影,双方互相“跑片子”;两县银行可以直接过帐;两县的学校都招对方学生。两县还经常联合举办知识竞赛、体育比赛、百名歌手赛等活动;去年,两县同时出席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用的是同一篇发言稿,题目便是“龙凤呈祥,比翼齐飞”……至于民间的亲密联系,那更是不胜枚举。
来凤县河东乡,是“一脚踏三省”(湘、鄂、川)的地方。河东乡有个能干的彭木匠,被人们尊称为“三省总督”。人说他有三个女儿,长得像三朵花。一朵“花”被相邻的四川酉阳县老寨乡“摘”走,一朵“花”嫁到了龙山县的桂圹乡,本乡留了一朵。彭木匠有事,只要一声喊,三省的女婿都来了,插秧、扮禾,大事、小事,就干完了。彭木匠也经常到这三省边界干活,通信息,传友情。类似的民间友谊佳话,就像千里酉水河,说不尽,流不完。
谈到酉水河上连接两县的团结桥,来凤县宣传科的小田同志抑扬顿挫地讲述了它的“历史背景”:酉水没有治理前,经常涨洪水,两县之间的人和车辆靠木船摆渡,很不方便。1987年,两县共同修了这座桥,起名叫“团结桥”。这是两县情谊的缩影和见证。
俗话说,十个指头不一般齐。两县之间不可能没有一点矛盾,关键在于怎样对待和处理。
酉水河是龙山、来凤两县的主要水利资源。近年来,两县都拦河筑坝,引水灌溉和发电。起初,来凤县在水寨村建起了一座水电站。由于河坝加高,使位于下游的龙山县红岩村有一台水泵无法扬水,影响上千亩稻田插秧。一急之下,红岩村100多人手持钢钎和铁锤要去掘坝放水,来凤县的群众也不肯相让。冲突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这时,龙山县委书记赶到现场,指着来凤那一片良田对红岩村的群众说:“你们想过没有,毁了河坝,来凤县上万亩稻田就得不到灌溉,1/3的单位和家庭就用不上电。是我们千亩重要,还是人家万亩重要?……”正说着,来凤县委书记也带着几个技术员赶来,说:“我们建电站影响了红岩村的春插,心里很难过,现在派来三名技术员,拨款1000元,马上帮你们重新装机,保证供水。”现在,酉水河上修了六个电站,两县都是互帮互让。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两县团结互助传统中,走来了“竞争”这位“不速之客”,从此,团结与竞争同时存在。怎样对待这样的局面?两县领导的回答是:把竞争作为动力,互相促进;在团结基础上搞竞争,在竞争中求团结,求两县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过去,龙山和来凤是“来凤栖孤凤,龙山卧独龙”;今天,龙山和来凤是“龙凤比翼起,祥瑞满山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