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北京图书馆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15
第4版(文化生活·体育)
专栏:

  北京图书馆见闻
红彦 刘深 鹿舫
我们来到北京图书馆。它的藏书量居世界第五,亚洲第一。
接待我们的同志介绍说:北图去年接待读者约153万人次,比1986年北图新馆落成前增加1倍多,文献流通量为337万册次。全馆(包括分馆)有近30个阅览室;去年35593人办理了借书证和阅览证。由于读者太多,不得不在办证上作了一些限制。
从读者情况看,前些年,文学、艺术是热门,最近转到了公共关系、外语、计算机、法律、心理学和体育。人们的兴趣趋于实用、实效和工具性。
在阅览室看书的,多是大学生和科技人士,每天几百人次。迟到的读者只好排队,等着领取座位牌。
我们问一个正在排队的大学生:“你对青少年中的厌学、辍学之风怎么看?”他答道:“是不公平的就业闹的!现在有些地方分配工作、招工并不看重知识。洋博士不也有待业的么?!人们于是觉得学也没劲。不过,我觉得读书是有用的,不公平的就业不是知识的过错,不能用社会的弊端惩罚自己,自私点儿说,不读书也太愚蠢了。”
在图书出纳台,我们见到了一个从天津赶来查资料的研究生。他姓崔,23岁,正在天津大学管理系攻读硕士学位。他说,“我已经来了三天,准备写一篇研究三峡工程投资政策的论文。我们学管理的,接触实际特别重要。但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太少了,许多知识已经陈旧,学生没兴趣。读了十几年书,到用时还是觉得脑子空空。这种问题本应该由学校解决,现在只能靠我们当学生的去弥补教育上的缺陷了,否则就只好做牺牲品。”
一位名叫万春侯的读者和我们聊得挺好。他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曾留学苏联,现在国家计委能源研究所工作。他说:“我来北图看书成了一种习惯。有的年轻人却不以为然,他们问我,‘你出版了几大本书,得了几次奖,比得上一个万元户么?’他们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我们这种年龄的知识分子却在想,该用什么来衡量一个民族的生存态度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