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话说不吵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15
第7版(国际专页(社会))
专栏:世情小议

  话说不吵架
马为民
方成同志的短文《息事良方之一》(本报4月13日第八版)就像他的漫画那样,耐人玩味。有感于他骑自行车遇到的麻烦,我想说说在国外开汽车经历的冒险,只是话题相反:不吵架。
客居巴黎6年当中,见过街头的示威冲突,听过议会里的相互攻讦,看过电视上的激烈争论,但是说句良心话,在日常生活中从未见过火辣辣的吵架场景。个人经历总带偶然性。可哲学书上说,偶然之中有必然。
且从目睹的说起。巴黎车多难开,而最令人发怵的地方莫过于凯旋门广场。广场向外辐射出12条大街,12个街口都有进有出。五颜六色的汽车整天围着凯旋门横七竖八地蠕动,谁也说不准它们各自在朝哪儿开。咱们中国人圈子里称这叫“拱小猪”。其时,我寄居凯旋门附近,被迫在广场的车辆涡流中“拱”了不知几百次,虽未“拱”成“遭遇战”,见过的倒不少,可没有吵架的。轻微的磕磕碰碰,责任一方做个致歉的手势,对方也就满足了,他至多用手指敲敲自己的太阳穴,意思是说责任一方发疯了。如果磕碰较重,双方就下车填事故单。不吵架。多半还握手告别。
起初,我只想到这是讲文明,守公德。后来,特别是亲身经历过撞车事故之后,才发觉这不吵架当中还有别的学问。
一次,驾车去巴黎北部一个小镇,不留心走过了。到我自以为可以开回头要转车时,一辆载重卡车从后面呼啸而至,它那一米多高的轮胎把我的车身狠狠“擦”了一下。两位司机急忙下车跑来。待看到我们安然无恙,他俩才松了口气。我们互致问候,找出驾车人必备的事故单填写。单子的名称很好听:《友好协商笔录表》,封面印着诸如此类的文字:不要激动和相互指责,冷静地填写……填写完毕,我们友好地告别。两位司机等我们启动了破车,才朝他们的载重卡车走去。
事故责任在我,对方却没有指责半句。其实也用不着指责。道路法的600多条规定一清二楚,事故单上要填的也全是“硬参数”:周围的交通标志,事故车辆的相对位置及损伤部位等。填完单子通常就等于判明了责任,没更多好争的。再说,所有汽车都是投保的,即使有争议,也不用当事双方争,而是留待各自的保险公司会商,哪方受保人的责任,哪方掏钱修车。一切照章办事,没有半点含糊。
前年,我们在日内瓦参加联合国会议期间的一个晚上,热情的同行小李开车接我们去他处小聚。车过一路口时,跟右手的来车撞上了。对方是个瑞士青年,很和善,喃喃地说他还有一两百公里的路要赶。我们连连致歉。那么,填《友好协商笔录表》吧,可他俩都忘带了。于是,我们请他随后把修车发票寄来,由我们的保险公司报销。青年人犹豫片刻,同意了。我们目送他启动上路。一场撞车事故就这样没争一句就了结了。
顺便说件跟撞车无关的事。我们陋壁住过一位英国留学生。他经常招同伴来家闹通宵,搞得人没法休息。我只好登门讲理。他倒乖,道了歉,也很少再闹了。后听邻居说,法国有规定,晚10时后,家庭娱乐不得影响他人;打个电话,警察就来制止。用不着邻居之间闹不愉快。
上述几件琐事不知能否印证这个道理:治理现代社会这个人类群体要靠法制,公德也只有在法制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发扬;有了法规,民众就有了自行排解纠纷的准绳,朝着本来意义上的民主迈进:民众作主治理。离开法制而空喊公德,或者呼唤什么清官廉吏、政治强人,就会堕入唯心主义,不是天真,就是欺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