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中国古典的魅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18
第7版(国际专页(文教))
专栏:教育与培训

  中国古典的魅力
本报记者 孙东民
日本京都附近滋贺县的琵琶湖畔有一所培养现代商人的大学,创立者是最近故去的赫赫有名的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商人大学的正式名称叫“松下电器商学院”,是松下公司基于与专销松下产品的商社结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的信念,专为属下的2万家系列商社的经营者培养接班人而设的,成立20年来已培养出3000名通晓经营业务的企业管理人材。
这所商人大学的一个突出特点,自成立至今从未间断过学习中国的古典。不久前,记者慕名前往访问,对在颇受欧风美雨熏染的当代日本,仍有奉中国古典为精神支柱者,为之感慨。
松下电器商学院的一天是随着鼓声开始的。天刚蒙蒙亮,值日生开始升起校旗,校长、教员也忙碌起来。6时正,咚咚鼓声响起,值日生迅速跑进宿舍叫喊起来(学生全部寄宿)。5分钟后,身穿运动服的学员一边大声问候,一边跑向操场,集合完毕只用去8分钟。按照规定,早晨的活动先是点名、训话,继而随着“面向故乡,礼!”的口令,各学员各自朝向故乡的方向行90度大礼的“故乡遥拜”,以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不失孝敬之心;然后是作集体操,列队长跑3公里。学校操场立有石碑,曰“至德台”。上面刻有古汉语《大学》、《孝经》,开头便是“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校方介绍,“明德”是指发挥全力,以具体行动实践商道;“亲民”是指不失诚意、礼节,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善”就是不间断地向更高目标挑战,并力求达到。而商学院就是“探讨从商之道,实践《大学》三纲领的道场。”
操练完毕后是早餐,教师、学员在同一食堂就餐。食堂内正面挂一匾额,上写“食事五观”的“偈语”,大意是告诫就餐者要反省自己有否吃饭资格,不可过贪,要把吃饭看作健身良药,饭后洗刷碗筷,整理饭桌,打扫卫生,保持整洁定为五大校规之一。
上午7时50分起是40分钟的商道课,每周讲授古典4次,其余讲松下经营哲学与时事经济。唯古典课在大礼堂讲授,学员一律换上校服,脱去鞋子放置桌旁,席地而端坐(见左图),讲授其它课程时可随便些。学校说,这种方式既符合古典的气氛,又表示对古典文化的敬意。我们参观的那天讲的是《孝经》,线装讲义,已译成日文。先由一学员领读,教员再引经据典,讲授“孝为做人之本,经商之要。”商学院要求学员在一年的学习期间必修《论语》、《孟子》、《大学》、《孝经》,并要求学员认真笔记,写出心得。
大西宏院长是经验丰富的经营专家。他在谈起中国古典的魅力时说:“在我们看来,中国古典中有了不起的经营学。《论语》中有许多适合日本人的人生训,做商人要先积德,否则得不到信任;《孟子》里的主张给人以勇气,能够唤起年轻人的热情;《大学》讲了为人之道;《孝经》中有许多东西与对推销员的要求是相通的。简单一句话,不知道孝敬父母的推销员怎么会作到感谢顾客买他的东西呢?当然,我们的方针是新旧结合,既学习中国古典,也学习尖端技术,了解时尚。现代商人的理想形象是既遵守古时传下来的道德文化传统,又具有最新的时髦的感觉;有自己的人生观,又尽量发挥自己的个性。”
在座谈中,商学院的朋友披露了这样一种看法:日本民族是讲求实际的民族,凡是优秀文化都想学以致用,彻底实践。但在日本人眼中,欧洲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作为一种知识学习,中国的古典文化中有完整的作人的哲学,其影响远远超出了中国国界。日本人读《三国》不只是当作小说消遣,而是有意识地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将相之学;经营者读《孙子兵法》是为了学习制订经营战略的参谋学。从历史中学习经营的方法。
“尽管中国古典中有些与当今社会不适合的东西,但具有2500年历史的中国古典能够流传至今,本身就有历史的份量和生命力。”——大西宏院长反复这样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