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改造旧线更紧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20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改造旧线更紧迫
铁道部政策研究室 吕荫华
铁路要进行自我更新和发展,必须正视肩上的两副重担:一是对旧线进行技术改造,增强其运输能力;二是加速新线建设,尽快建成全国铁路网。而且改造旧线更显得紧迫。
旧线上,1981—1987年我国铁路每公里的客货运输密度年平均增加123万吨公里,相当于苏联的3倍。运输负荷量之大,增长速度之快,是举世罕见的,但是我国铁路的装备水平却远远落后于许多国家。这样做,表面看来效率很高,但实际上是饮鸩止渴,危机四伏。铁路运输产品是人和物的位移,产品本身不像工农业生产那样可以储备,以丰补歉。因此要求在运输能力上有较大储备,许多国家要求铁路运输能力的使用率不超过85%时就进行技术改造,扩大能力。而我国铁路许多线路、编组站不仅没有满足运量逐年剧增的能力需要,就连日常运输所必需的后备也日益枯竭,1987年全路400多个区段中有135个、38个主要编组站中有23个的使用率达到饱和或超饱和。应该看到,旧线改造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
新线建设上,9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仅有5万多公里铁路。前几个五年计划年修铁路近1000公里,而当铁路成为国民经济最突出的薄弱环节时,“五五”、“六五”十年内年修铁路仅435公里,形成了历史的倒退。新线建设的严重滞后,在经济发达地区没有成网,使客货运量越来越集中在已有的干线上,导致这些干线负荷日益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初步测算本世纪最后十年,即使年修建铁路1500公里,到2000年铁路里程也只达到7万公里,总负荷量却增加30%—40%,铁路运输仍将十分紧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