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春华秋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20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春华秋实
山谷
杨德昌沉默着,脸上毫无表情,而身旁的约翰却笑逐颜开,看着大型投影屏幕上自己和妻儿游玩虎丘、参观刺绣研究所的模样,不时拍拍手,嘴里发出愉快的声响,一扫几小时前的不快。
瞅着约翰稀疏的灰发由于兴奋在不住颤动,杨德昌心里格外沉重。
他沉浸在那场口舌交锋的氛围里……
约翰是荷兰菲利浦电气公司驻马来西亚的总裁,携妻儿来中国观光、游览,同时寻找有无合作的项目和伙伴。他来到苏州春花吸尘器总厂,厂长杨德昌陪他去看自己的产品陈列室。一跨进那间小小的屋子,约翰一眼就盯住了卧式XW60—A型吸尘器,抢步上前抱在怀里,扬起右手,让妻子给他拍了张神采飞扬的照片。“这是我们菲利浦公司的产品,在贵国能见到它,非常高兴!”约翰比划着,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菲利浦公司每年生产80万台吸尘器,畅销世界各地,异乡见己物,自然喜悦异常。
“不,这是我们厂的产品。”杨德昌歉然一笑。约翰脸色刷地就变了:“它是有专利权的!”
“可是贵国并没有在我国申报这项专利。”
约翰闭上了嘴,他们疏忽了在中国的这项法律手续。
杨德昌也不作声了。他心里像被揪一般难过,在指派信息科的小吕携着摄像机陪伴约翰一家去游玩后,他一直就没法摆脱这种沉重感。
约翰的指责并不错,他的工厂的这一新品正是仿造菲利浦公司的。事实是无情的:我国的许多“家电”工厂,甚至相当数量的其他工业企业,都是走着“一仿二组三创”的路子。许多工业国家在起飞前都有过这个阶段。
高高大大的杨德昌和吸尘器结缘,是在十年前的上海国外消费品展览会上。这铁和塑料组合的清洁器具,较他的长江五金厂越来越不景气的铁钉生产,无疑有着广阔的前景。他们在上海四处奔波,终于在信托商店里买到一台美国50年代的吸尘器,和一台波兰70年代的吸尘打蜡机,开始了清洁器具的仿制。后来,杨德昌了解到国内大宾馆使用的全是进口吸尘器,而这些进口宝贝常因部件损坏得不到维修而尘封库房,于是向苏州饭店借了只进口筒式吸尘器,回来拆装、分解,然后组建了一支吸尘器维修服务小分队,悄悄地四处出击。不出两年,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各大宾馆,让无数的吸尘器恢复了青春。这些洋玩意儿,除外壳,内囊却多半是杨德昌们的物件了。有一天,他背着两只自产的吸尘器走进外白渡桥畔的上海大厦,请经理用用他的“春花”牌:“试用,免费试用!不行就甩一边,合用就留着。如果满意,再付出厂价,阿好?”他面带微笑。他的筒式吸尘器不但能吸黄豆、绿豆那样大的尘埃,连一号电池也能吸进去,价格却只有同类进口机器的一半。
使用结果表明,杨德昌的话毫不虚妄!
春天到了,是莳花树木的好时候。
1983年4月,国家旅游局在武汉召开旅游产品定货会。杨德昌千方百计争取到列席代表的资格。他的“春花”置放一角。瑞典、瑞士在香港的威氏公司、特洁公司,像往常一样,在主导位置上傲然摊开了他们的产品。这两个公司是专营对我国出口的老牌公司,他们对仿佛瑟缩一角的小花未置一顾。但此次,他们犯了个致命的错误:过低地估量了中国人的智慧!正是在这次定货会上,“春花”让更多的同胞们了解了。两年功夫,杨德昌洒播了四千多朵“春花”。
1987年共生产了16.3万台,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并获得全国四个第一:产量第一、销量第一、获奖第一、创汇第一。
然而不利的因素也相辅相生。情报表明,到1988年底有近百家吸尘器厂相继上马参加市场竞争,总产量近200万台,大大超出市场需求;放眼世界,吸尘器专利每年就有上千项,新品几百种,新一代的无声、无电、无线、传感、遥感、电脑、激光、智能等高档吸尘器,雨后春笋般陆续问世,而我国的产品水平还处在国际60年代初的水平。他决意赶上去。但他只熟知国内行情,对国外的有关情况却茫无所知,便选有关人员赶赴市科委和上海科技情报处,了解世界最新信息,制定外向型生产发展战略。并迅即着手建立一个由计算机管理的信息资料库,和各级科技情况机构挂钩。信息中心只花了1个月的时间就收集、贮存、翻译了1987年日本、美国、欧洲的3万多个专利项目,编辑打印了“吸尘器信息参考”“吸尘器专利文摘”和“吸尘器性能评价”“吸尘器设计导报”等内刊资料,在全国各地聘用了18个信息员,提供吸尘器市场生产、销售情报,每天印发特快电讯……
正是这一措施,使“春花”如淋甘露,在竞争中高出一筹,连战连捷。1988年5月,当信息中心四川信息站传来上海、山东两家吸尘器厂预定于6月10日在成都举办销售大联展的消息时,杨德昌便带病部署“春花”繁衍的路线和时间。5月25日前5000台春花“家吸”运抵成都,6月1日“春花”便已怒放在成都平原的各大商店。最好的内在质量,艳丽的外观和合理的价格,立刻占领了当地市场。成都在握,通往西南的大门便不愁不开了。晚来一步的上海、山东两家只得望洋兴叹。
接着,杨德昌潇洒地移师南北。他的名片纷纷飞落在全国50多家新、贸、经三大商业集团负责人的桌面上。从杭州到大连,从上海到东莞,到处可见春花艳帜高悬,招“蜂”引“蝶”,卓立群芳。
一抹笑意掠过杨德昌的嘴角,回顾胜利的往事常常令人情不自禁。当他再次把目光投向约翰的面庞时,一个朦胧的念头萌发了……
约翰一家终于要走了,拿着赠送给他的录相带,约翰笑吟吟地挥手和杨德昌告别。
杨德昌转过身,急速地迈上台阶,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他和他的助手们所搜集到的400多幅、1000多个形态的吸尘器图片,展示了当今吸尘器五彩缤纷的新世界,令人目眩神迷。当代工业产品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它的功能与结构上,也体现在材料的色彩、重感、光泽、纹理、触感和舒适感等方面。迅速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能力,推动出口,关键是能否把握住钥匙——设计。
杨德昌与无锡轻工学院共同研究成立设计院,学院工业品设计造型系的两位教授做研究所分所的负责人,聘日本东京大学造型系设计教授做顾问,每年将设计出具有国际水平的“春花”。
杨德昌又一次跑在同行的前头了。哪怕是一步两步,谁有超前意识谁就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1988年9月12日上午,秋高气爽,苏州著名园林留园对面新落成的园外楼饭店里,一个简单而又隆重的签字仪式开始了。随后,一块长100厘米、宽60厘米的金光闪闪的“春花电器工业设计研究所”的大铜牌,镶嵌进了工厂大门旁的墙壁上,阳光下格外辉煌、醒目。
杨德昌笑了,1988年人均劳动生产率超过30万元,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对未来,他很自信:
春花开了,秋实将是丰硕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