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面对“洋饮料”的冲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20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面对“洋饮料”的冲击……
近来,人们对于活跃在市场上的可口可乐、雪碧、芬达等外国牌子、中国制造的饮料议论颇多。有人说,把国家有限的外汇用于引进生产这种饮料,是没有把钱用在刀刃上;也有人认为,合资生产的洋饮料冲击市场,抑制了民族工业产品的发展。
上海与可口可乐公司合作经营的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管委会主席杜鑫翔认为,通过合作我们引进了资金、引进了技术,对国家是有利的。可口可乐、雪碧、芬达的出现,填补了国内饮料中的一些缺门,提高了国内饮料的档次。
我国生产的可口可乐满足了来华的外国游客的消费需要。过去,上海市每年需花1000多万美元进口各大宾馆所需的可口可乐,现在国产货替代了进口货。上海浦江饮料厂去年扣除包装材料、糖、浓缩液的进口外汇,当年净创汇500多万美元。
我国生产的可口可乐系列产品对于我国的其他饮料产品会不会有威胁呢?据内行人士介绍,近几年来,可口可乐公司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南宁等国内城市搞了11个合资或产品引进项目。有的生产可口可乐,有的生产雪碧、芬达。杜鑫翔说,雪碧、芬达之类的产品可能对国营企业的产品有些压力,有些促进,但不会构成威胁。目前,上海申美公司一年生产雪碧、芬达2万吨,而今年该市的饮料产量约25万吨,所以不会抑制民族工业产品的发展。
面对合资企业咄咄逼人的攻势,上海市最大的饮料生产企业上海汽水厂的副厂长李建国与市场信息科的一些同志说,上海的正广和鲜桔水曾获国家银质奖,其他一些饮料质量也属上乘,完全有能力与合资企业的产品竞争。我们并不害怕合资企业产品的质量,我们担心的是我们处在不平等的条件下竞争:第一,国营产品的价格受到多种制约,难以向上浮动,而合资企业的产品由于定价较高,销售手段又灵活,商店愿意销售他们的产品;第二,由于某些限制,运输难成了售后服务的主要难题。现在,上海汽水厂的产品在上海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等主要商业街已经难以觅到了,而只能在油酱店、小弄堂、工厂的第三产业柜台上亮相,市场占有率从1985年的62.8%下降到去年的30.6%。看来,我们在引进、吸收的过程中,还须注意为国内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
              (5月5日《文汇报》 陈惟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