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理科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状况令人忧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20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理科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状况令人忧虑
1989年北京市研究生的报考工作已告结束,就北京地区而言:报名人数比去年相差甚远。北京大学今年报名人数比去年下降33%,人民大学下降比例为40%,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医科大学等院校下降趋势更为厉害。从整个报考情况来看:出现的是一种文科热、理科冷的现象,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学业甚佳的理科生却选择了“人文科学”深造。
造成这一反常现象的原因,无疑与经济热冲击校园和人事体制问题有关,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社会对理科人才的认识问题。
现在许多企业的负责人对理科人才的特点和所起的作用缺乏认识,认为学理科的毕业生只能去教书。一位学应用数学的毕业生曾去某人才交流中心希望找到合适的工作,结果扫兴而归。吉林大学物理系一毕业生分配到某石油勘探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感到不好安排,后发现其对音乐感兴趣,便分配到附属小学教音乐。由于主管人事工作的同志不懂业务,或社会对理科人才的培养缺乏了解,使得以上事例时有发生。
近二年来,我国在人事制度、高校的分配渠道方面作了一些改革,但社会对理科人才发挥作用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承包制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出现了“短期行为”。一些企业经营者把研究与开发的目标只盯在任期内的经济效益上,科研所由于实行“三保一挂”而将人事大门紧闭,致使许多理科学生的心态发生变化,学理科的毕业生已不愿再搞基础研究,反而许多学生愿意到收入高的民办企业。
对此,许多有识之士表示忧虑。
         (5月10日《北京科技报》 左晓芳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