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太阳活动与天才人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20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太阳活动与天才人物
统计表明,天才人物的出现具有一种周期性。有人把惠耿斯、牛顿、莱布尼兹、罗蒙诺索夫、库伦、法拉第、麦克斯韦等人的发明成果按年代排列起来,发现这些成果的平均间隔是11.1年,与太阳活动周期11.04年基本吻合。1830年是太阳活动的鼎盛期,这一年前后,著名古典作曲家肖邦、门德尔松各自完成了传世之作,作曲家贝里尼、唐尼采蒂也分别创作了多部著名歌剧。
人们有这样的体验:一天中脑力劳动效率较高的时间往往是在早晨和傍晚,这是因为大气层中放射性气体氡的含量一天出现早晚两个高峰之故。实验证明:氡可以强化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精力充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人的机体受到它的刺激,就会释放自己的潜能。天文观测发现:太阳上出现耀斑时,来自太阳的微粒子流会激发地磁暴,放射性气体氡的含量也随之升高。由于大量的太阳微粒子流不断作用于地球,促使地磁暴持续加强,导致大气中氡的浓度增加,从而出现人们的灵感高峰。
还有一种更直接的说法认为,太阳活动的加强,可使地球上的磁场发生变化,从而刺激人们的神经系统,使之兴奋,产生旺盛的思维能力。有人管这叫“磁化神经”。是否两种因素同时在起作用?通过进一步研究,一定会找出更圆满的答案。
       (4月10日《生活环境报》 黄正演文 万新民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