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多一些建筑文化意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21
第4版(文化生活·体育)
专栏:百家艺话

  多一些建筑文化意识
思梦
应当说,这几年房没少盖,钱没少花,但人们对建筑方面的不满情绪却随楼房的增多而加大。这里不想谈分配不公或设施不配套等具体问题。就建筑的整体形象而言,令人赏心悦目的不多,有些则给城镇的改造和发展增添了困难,或破坏了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
建筑有人类文化的纪念碑之称,我们要给后人留下怎样的纪念碑呢?盖的楼房越多越暴露出我们在建筑方面的隐疾,致命的不是缺钱,文化的贫乏更可怕。当我们花费了巨大的资金和力量,反而给未来城镇的发展设下难以摆脱的障碍时,是有功?是有罪?现在正值国家压缩基建规模,从决策人、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到普通老百姓,都需要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建筑文化的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漫长的年代都把应用科学和技术看作“淫技奇巧”,把搞建筑的归入工匠之列。到本世纪20年代才开始出现经正规训练的建筑师,但在广大的社会层面上,仍不把建筑当作文化,以为不过是“盖房子”而已。在这样的建筑观念的背景下,建筑业在我国至今仍未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纵观人类近9000年的建筑史,人类的建筑观念大致经历过五个阶段:最初,把建筑作为谋生存的物质手段,为遮风蔽雨防野兽侵袭,穴居野处、构木为窠,即实用建筑阶段;后来,把建筑奉为艺术之母,当作纯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一般对待,所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阶段;到了工业化社会,把建筑看作大工业产品、“住人的机器”,称为功能建筑学阶段;又有人认为“空间是建筑的主角”,进入建筑是空间艺术阶段;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建筑是为人类开拓生存空间的科学和艺术,提出了环境建筑学阶段。这是建筑观念上新的里程碑。
为了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生存,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建筑文化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环境文化”、“背景文化”。环境相当于人类、自然和社会的“笼子”,而建筑文化就是为人类设计和建造生存发展空间的“笼子文化”——设计建造住宅、居住区、城市,进行区域规划、国土整治等等,无不需要从文化的角度去观照全体,制定规划,指导实践。要明白,建筑文化既表现在物质方面,也表现在精神方面。作为环境,它既为现实服务,又有历史的连续性和对未来的限定性,直接对人们的心理、生理施加影响,起着能动的传播新的物质文明、新的生活方式的作用,其重要性远不是一般生活用品和工业品所能比拟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增强建筑文化意识,尽可能地避免花大钱办蠢事,在我们现有的条件下,把建筑——人类为自己的生存而创造的第二环境搞得好一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