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在宇航员遨游太空的今天,土地仍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活动的主要舞台,可是——“蚕食圈”在紧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21
第7版(国际专页(科技))
专栏:资源保护

  在宇航员遨游太空的今天,土地仍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活动的主要舞台, 可是——
“蚕食圈”在紧缩
张友新
沙漠犹如黄色的巨龙向农田和牧场进逼,全球1/3的土地面临沙漠化的危险,每年有9000万亩土地变为沙漠。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每年以30—50公里的速度向外扩张,南部流沙前沿的总宽达3500公里以上,周围国家每年损失50万亩—150万亩的牧场和耕地。
水蚀严重毁坏农田。美国每年因此损失的土壤约30亿吨。近几年,苏联有1/3的耕地遭到水蚀,每年被水冲走的氮和磷达700万吨。
风是土壤的劲敌。委内瑞拉和智利受风蚀的土地分别占可耕地总面积的60%和55%。非洲的沙土有时被吹到英伦三岛“落户”,中国华北平原的黄土被风卷起,竟横渡太平洋到夏威夷群岛“登陆”。美国、苏联等国曾屡次遭到风暴袭击,过后大片耕层土壤消失殆尽。
人类也加入了蚕食土地的行列。在美国,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每年占去的土地约600多万亩,英国和苏联每年因开采地下资源而破坏的地表都在30—45万亩之间,意大利农业用地每年被建设项目吞噬的土地,相当于罗马市区的面积,约70万亩。同时,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污染物向土地排放,引起土壤系统的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伤了土地的“元气”。滥伐森林又使土壤失去了“保护伞”。
上述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一个当今世界上到处可见的“蚕食圈”,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眼下,世界耕地面积为219亿亩,占陆地面积的11%,养育着50多亿人口。然而,这场蚕食战造成了世界土壤的严重破坏,每年有250多亿吨耕地土壤流失,并且这个速度还在加快。从19世纪初到本世纪50年代,世界人均占有耕地数保持稳定,即每人平均7.5亩,但是近30年来耕地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土壤流失十分严重,土地资源日趋吃紧。这场蚕食战如得不到控制,本世纪末全世界将有1/3的可耕地消失,人均耕地将降至2.2亩,人类面临灾难性后果。
另一方面,由于人口膨胀,土地承受的压力在增加,而土质却不断退化,结果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严重影响。世界上约有3/4的干旱地的生产力已下降25%。非洲大陆的人均粮食逐年下降,每逢大旱即出现饥荒,大批人死亡。发达国家也受到土壤资源流失的困扰。美国每年由于土地侵蚀而损失氮、磷、钾的肥分价值高达60—70亿美元。莫斯科一位学者说,苏联长期以来对土壤侵蚀采取置若罔闻的态度,致使“土壤遭到严重破坏”。英国最近公布的统计表明,风雨侵蚀已危及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表土。
可喜的是,目前,不少国家在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采取对策,如植树造林、改造沙漠、合理施肥等等,以对付土壤危机,开始取得成效。美国在1986—1987年期间,用法令规定把2.4亿亩严重侵蚀的耕地(占全国耕地的11%)变为牧场和森林,并付之其他措施,取得了耕地侵蚀减少4.6亿吨的创纪录成绩。澳大利亚耗资70万澳元实施一项土壤保护计划。捷克斯洛伐克实行以经济手段限制占用耕地、住宅建设一律不能占用好地等政策,已扭转了农用地减少的局面。新加坡国土面积小,土地紧缺的矛盾突出,所以解散了所有亏本、荒地的国营农场,代之以“公园式”小块高技术农田。
今天,愈来愈多的国家呼吁,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依靠大地的支撑,保护土地是一项全球性的紧迫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