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闲话卢浮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21
第8版(副刊)
专栏:

  闲话卢浮宫
吴甲丰
近数十年来,西方各国涌现出大量的艺术博物馆。但坐落在巴黎赛纳河畔的卢浮宫(法国的国家艺术博物馆),由于历史悠久、收藏丰富,仍然没有失掉它在全世界的权威地位。
作为宫殿建筑,卢浮宫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追本溯源,它最初是1190年(我国南宋绍熙元年)建立的一座城堡,当时的国王用以收藏金珠宝贝和艺术珍品。14世纪,它成为查理五世的王宫,同时广搜图书文物,建立起颇具规模的王室收藏。16世纪初期,佛朗索瓦一世将旧宫拆毁,仿照同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风格,在原址另建更加宏伟的新宫。他又搜罗不少意大利艺术大师的杰作,使原有的收藏更加丰富。随后至17世纪中叶,在好几个国王的主持下,经过好几个艺术大师的匠心经营,使卢浮宫的建筑和收藏更臻完美。
将卢浮宫从王宫发展为博物馆,起了推动作用的还数路易十四(在位1643—1715)及其辅政大臣科尔伯特。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大大扩充了收藏,例如,1671年他们获得了银行家雅巴什所藏大量名画家素描手迹,现在馆中“素描作品部”,就是以这个收藏为基础而建立的。科尔伯特又与当时首席宫廷画家勒·布朗建立王家艺术学院,又在宫中展出描绘国王、后妃、大臣肖像以及宫廷生活的作品,尽管目的是宣扬王权,却也开了近代艺术展览会的风气。1792年帝制被推翻,卢浮宫收归法兰西共和国,次年将宫中收藏的大部分珍品公开展出,从此成为一个近代意义的博物馆(museum)。接着拿破仑出征各国,将掠夺来的艺术珍品都贮存于卢浮宫,他下台后,大部分归还原主,但“尼克胜利女神”和米罗岛的维纳斯这两座希腊雕像却得以保留下来,连同16世纪就已获得的芬奇名作《莫娜丽莎》,成为卢浮宫收藏中的稀世之珍。
受了近现代科学精神的洗礼,卢浮宫经过不断建设和革新,终于成为一个堪称典范的艺术博物馆。大量珍贵的艺术作品,从古到今按历史时期编排,在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系列片《卢浮宫》中,也可以看到这一情况。依据西方概念,博物馆是一个学术机构,卢浮宫博物馆率先建立了这个体制。它拥有收藏丰富的图书馆,也设置许多由专家组成的研究部门。为了向广大群众普及艺术知识和培养艺术史的专门人才,馆中也设立讲座,由专家主讲。1928年,傅雷正留学法国,在巴黎大学文科学习,同时也在卢浮宫听讲西方艺术史。他归国后注力于西方文学名著的翻译工作,成绩卓著,但也翻译了丹纳的名著《艺术哲学》,著作了《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在这两册书和见于《傅雷家书》中的许多片断中,都可以看出他对于西方艺术有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而这方面的基础就是在卢浮宫听课时奠定的。
卢浮宫为全世界后起的博物馆树立了一个典范。但时代不断前进,它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例如,宫殿尽管宽广,可资利用的空间却毕竟有限,积压在库房中的和艺坛上不断涌现的佳作,很难在展厅中占一席位。另外也得适应现代生活而搞一点现代化。于是,六年前出现了一个建设方案:在宫殿前面的场地上开辟大面积的“地下博物馆”,上面覆盖一个露于地面的“玻璃金字塔”,既用以给地下建筑输送天光,也给地面上的古老宫殿添几分现代的神采。这个计划提出后,受到了法国许多文化权威的强烈反对,但几经争议,大家终于承认它是唯一可以采用的方案,于是开始建造,并且于去年(1988年)建成了入口处。据说,这个“地下博物馆”于1993年全部竣工后,除了陈列作品外,还用以设置停车间、售书亭、零售店、食堂,外加一个拥有400个座位的讲堂。又据说,由于这种扩建,卢浮宫更将保持“世界上最大艺术博物馆”的荣誉,每年观众将达600万人次……
返观我国,故宫堪称东方宫殿建筑中的瑰宝,而其中收藏的艺术文物也十分丰富、极其珍贵。但作为一座博物院,不知何时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卢浮宫前那个以“玻璃金字塔”盖顶的地下博物馆,设计者为世界闻名的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先生,盼望我们早日创造条件让他能插手为祖国效劳。有厚望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