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孤鸿盘桓——诗人张鸿西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22
第4版(文化生活·体育)
专栏:

  孤鸿盘桓
——诗人张鸿西印象
陈鹏举
张鸿西是个情种,于是写出了“鞋儿破、帽儿破”,又于是因了“鞋儿破、帽儿破”,摘取了10年金曲中国大陆1/24的词作者的桂冠。
中国的文字是一种感觉。“鸿西”,孤鸿盘桓于塞上,其名教人凄然,可叹他的人亦如此。李白说,“人言秋兴悲,我言秋兴逸”。李白是谪仙,天份太高,凡人难以攀援。杜甫说,“摇落深知宋玉悲”。看来鸿西是老杜的弟子,忧时感事。因其凄郁,创作出了上百部脍炙人口的影视歌词。他为电影《日出》写出了这样的主题歌:“人生好似一场梦,你我相逢在梦中。待到梦残心碎时,人面桃花去无踪”。活化出陈白露的心灵。曹禺听后,不禁抚掌而叹,连说想不到南国千里,会有这么个异代知音。鸿西在与全国一流诗人词家的角逐中,以“何处觅春,何处觅秋,春花秋月梦中求”,“到处是霜,到处是雪,雪压霜欺梅也瘦。”“冲天一声我控诉,血泪家春秋”这样的词章,震撼了巴老的心,从而一举成为电视剧《家·春·秋》的主题歌词。年逾四十的张鸿西,他本身便属于凄郁的一代,他在为电视剧《严凤英》撰写主题歌词,当写到“黄梅好听乡音甜,天上人间你还在深情地唱”时,不由潸然泪下,大颗泪珠溅湿了诗笺。
张鸿西初已诗成名,可他的名字,飞入寻常百姓家,应该说是在他作为诗人20余年之后,是在他写出了电视剧《济公》的主题歌“鞋儿破、帽儿破”之后。张鸿西生活坎坷,他来去萧条一病躯,以“苦吟”闻名于歌台舞榭,以写诗,写歌维持生计,侍奉老母。张鸿西生长于上海的市井陋巷之间,浪迹于引车卖浆之流,他对济公的情感,仿佛是一个忘年的朋友。他以为与他同为平民的济公,所体现出的是匡扶正义,扬善抑恶的襟怀。一天雨夜,张鸿西在滂沱大雨中,看见一位老妪在江边呆立,旋而欲跃入江中,他远远地振臂狂呼,扑上前去,救下了老妪,并送她回到家中,他自己却被大雨淋个浑身透湿,且卧病多日。他于此以为天经地义。
凄郁的张鸿西,之所以成为张鸿西,除了他天赋的凄郁性格,还有他天赋的虔诚诗心。他的诗词有如水流畅的文字,其明白如话,而又含蓄凄丽。记得那年应邀去南京观摩电视剧《严凤英》的拍摄,当读到主题歌《山野的风》,又听说歌词出自上海诗人之手时,几位同仁异口同声猜出那诗人就是张鸿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