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茅台”告危——贵州省茅台酒厂厂长邹开良呼唤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22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茅台”告危
——贵州省茅台酒厂厂长邹开良呼唤录
张忠武
历史悠久、名闻遐迩的中国文化精英——“茅台”,今天如履薄冰。面对危机,贵州省茅台酒厂厂长邹开良向宏观决策部门发出呼唤。
流动资金枯竭
曾为国家赢得巨大声誉,上缴利税近亿元的茅台酒厂,由于国家抽紧银根,企业资金严重不足:1988年工厂贷款计划2650万元,1989年流动资金需4140万元。迄今为止,两年所需要的资金,企业未获分文。
作为国酒的“茅台”,要经过2次投料、7次烧酒的“全路”,具有周期长、特性要求高的特色。今年,茅台酒的粮食投料需1700吨,现在仅有400吨。如果短时间内得不到贷款,买不到原料,那么逾千吨国酒将成为纸上谈兵。若按销售价格计算,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将达2.6亿元。
“看到企业处于这种境地,我每天吃不好,睡不着,压力极大。”邹开良说:“当前国家治理经济环境,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宏观控制部门既需要果断升降‘闸门’,又需要有的放矢,实行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倾斜政策。‘一刀切’只能遏制国营骨干企业应有的潜力,最终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损失。”
指令性原料毫无保证
贵州省是“缺粮大户”,作为茅台酒厂主要原料基地的仁怀县,今年粮食将减产2000万公斤,缺粮2500万公斤。至4月,茅台酒厂仅拿到200万公斤,所差的粮食没有着落。
邹开良神情慽慽,说:“国家对名酒有指令性调拨计划(1989年外贸200吨,内销450吨),但是,我们根本拿不到确保指令性计划所需的原料。虽然通过种种努力,4月10日我们在武汉组织了万斤小麦,谁知,粮食上了车皮又被扣下,说是“无国家调拨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一月以来,我厂因缺原料已停产35天,照此下去还要停产。”
国酒巨价 令人生畏
茅台酒厂面临着另一个大的冲击是,国家自去年对名烟名酒实行新的昂价后,“茅台”销量骤减。
1988年春季交易会,茅台每瓶15美元,秋交会高达33美元。9个国家的几十名客商望而却步未敢订货。国内也是如此:1987年秋交会订出145担,而1989年春交会只订出50担。
这位全国七届人大代表、贵州省首届优秀企业家建议:“国家宏观控制部门应增强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作重大决策前,应首先普遍地听取企业的意见,倾听企业家的呼声。仅凭少数几个人的论证与‘纸上谈兵’,便作决策,造成恶果后再去‘亡羊补牢’,损失往往不可估量。”
具有2000年历史的“茅台”,是中国文化的骄傲,弘扬传统的中国文化,是每一个“茅台人”神圣的使命。国家去年实行禁止在国宴上使用茅台酒,邹开良理解国家的初衷。他提出了一个两全之策,慷慨感人,显示了“茅台人”的赤诚之心:“国酒,应该放到她应有的位置。我们愿意无偿或半价提供给国宴使用,让外国贵宾、国内各阶层人民一饮“茅台”,这是几代“茅台人”的光荣,也是中国人的自豪。为什么让这种机会与我们失之交臂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