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振兴川剧意识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22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振兴川剧意识流
魏明伦
川菜川剧历来齐名,今朝何不振兴川菜,偏要振兴川剧?
“文革”洗劫了国人的脑筋,没法改造百姓的胃口。饮食男女,食欲的座次排在性欲前头。川菜美哉!餐餐客源源不断,人们一律说它好吃。用不着谁去振兴。
川剧危矣!八十年代的清官或贪官,守法户或违法户,精神文明者或精神污染者……很不统一的双方对于川剧则统一冷淡——少来或不来买票看戏。吾道冷而不孤,全国还有若干更为寂寞的弟兄剧种形影相吊。老外的舞台也不景气;电视发高烧,戏剧入冷宫,乃是世界性的最新行情。川剧没在火星上开锣,只得与环球共此凉热。眼看宝贵遗产衰败于20世纪末叶,怎么办?是任其自生自灭,还是设法去振一振呢?不振太心疼,一振又头痛。远不及成立“振兴川菜领导小组”轻松而实惠。要生气,来振戏;要生大气,来振川剧……
蜀中上下有志之士居然不怕生大气,烧起天下第一冷灶,率先在全国剧坛打出“振兴”旗号。大约是受了武侯祠内诸葛丞相、廖化先锋的影响,甘愿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以攻为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振将近六个春秋,确实振出一串成果,同时振出一堆牢骚!
四川人诙谐,只在“振兴”之后加一“儿”韵,念起来就成了“振朽儿川剧”!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请从消极的牢骚话里取其积极的忧患感。下面既有整朽之怨,上面应该搔首问个为什么?是否当初扯旗放炮过于轰烈?没料到上面要搞“双轨制”——剧团纷纷鸟兽散!振兴川剧的小道理被振兴中华的大道理管着!理不理解都得执行,于执行和挨骂中加深理解。先前大家以为振兴川剧是把队伍振大振多,期望过高;如今振小振精,自然大失所望。要振到什么地步才算兴而不朽?定性不清,标准不同,各有各的意识流——
一种流向是闪回十年,当日之域中,样板戏之天下。向样板团学习,大乐队,钢饭碗,十年磨一戏,戏随高音喇叭响彻每个角落,百姓不可一日无此君。人人皆知《红灯记》,家家能唱《沙家浜》。平原一望,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赵永刚”……
另一种流向是闪回三十年,正值川剧黄金时代。天府工农兵学商,熟悉生旦净末丑。一隅小城可容两个剧团,一座大厂常有几批玩友。不爱高腔枉称四川老乡,不懂川剧便是不懂文明。更蒙紫光阁宠幸,常来常往,易如三六九赶场。最神气是国务院总理帮咱们改台词;总司令、外交部长、参谋总长、元帅大将围著家乡宝贝灌输营养品。“红鸾袄、梭梭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似乎接近氢弹原子弹……
再一种流向是闪回五十年,悦来大茶园与又新大戏院分占成渝,老死不相往来之时。闭关称雄,何须走穴?酒好不怕巷子深,来宾只愁挤不进堂厢,上楼厢站着听一夜也要过过戏瘾。康圣人如何?天先生怎样?川剧大王张二爷一腔定太平。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偶有“下江”班子入川混饭吃,给它两瓢羹吧。强龙难斗地头蛇,一个老鸹守个滩,巴蜀梨园码头,谁敢与川剧龙头舵爷分庭抗礼……
总之,今日若不振到以上三种流向之一种水平,则为不兴不旺,则为整垮整朽儿!
同志哥,别作梦,鼎盛春秋飞旋去,挽啊,挽不回黄金时节!
我有意识流,少闪回,向前看——当今观众,尤其青年观众是有史以来最难伺候的“上帝”。这一代小小老人家,与文艺的关系已经结束了“一夫一妻制”。喜新厌旧,朝秦暮楚,一会儿嫌环肥,一会儿嫌燕瘦,一手推开虞美人,一手伸向洋婆子。真若直达爱丽舍宫,追求高级粉黛,云游艺术世界,丰富审美情趣,我看是好事。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说不定哪天叶落归根,游子思家,绿衣人似花,还是白娘子、尤二姐、四姑娘、芙蓉花仙温柔。娘们别干等,打扮一番流行色,画眉深浅入时无?适应是为了征服,再降个调,适应是为了生存,在适应上帝的同时,引导上帝来适应我们,只要能在三千佳丽、十二金钗之中保存一席菊部蜀葩,分享几夜风流,便是复兴开始了。
从这个标准检验:成都、新都、雾都、盐都……都有可喜收获;甜城、果城、雨城、涪城……小城不乏小春。几回荧屏竞技,几度京华夺魁,四朵梅花,五枚金牌,至少剧本文学在全国剧坛大获殊荣,川军不弱。能说咱们川剧朽成白卷先生了吗?成果累累,天日昭昭!
意识流飞越——正当振兴有望,不料经济危机引起文化危机。上面节约财资,精简剧团,下面爆发超前享乐低级文化思潮!
此潮早已席卷西方,强国富邦养得起纨袴子弟,无损大局。一穷二白大家庭怎么供得起上亿的少爷小姐?奇怪,两年前玩兴尚被志气抵消,为何这阵子志气将被玩兴淹没?或许小青年、大学生曾以满腔童心关注国家大事,碰一鼻子灰,塞一嘴马粪,经不起风吹雨打,无沧桑中年之坚韧,露陌上柔桑之脆弱。国事管它娘,打打麻将。从忧世济世变为与世沉浮,玩世不恭。对什么都得加上“玩”字,玩哲学,玩宗教,玩大佛脐眼,玩观音酥胸。十步岂无芳草?青春辈中确有才华出众,品学兼优,它日腾蛟起凤之高明后生。但亦有高到玄之又玄者,看文艺以看不懂的为佳品,凡能看懂的不屑一看。哥姐佯狂,传染弟妹,小不点儿几分无瑕、几分无知、几分无聊、痛心是几分无耻!不爱风流高格调,专拣装潢五光十色,内囊一色稻草的低档文化。百货飞涨,唯有文化素质大跌价,欣赏水平大滑坡。跳舞扭摆学床上动作,唱歌腔调仿性交呻吟。歌星扭下台去摸一摸观众是演出必由之路,观众拥上台去啃一啃歌星是文艺最佳境界。世上戏比台上戏丰富多彩,官爷“倒”得快,儿女“垮”得快,倒垮竞赛,你腐败我比你更腐败!吃喝嫖赌加武打,没钱学拉兹,去偷去抢去杀人去放火!大不了进去唱囚歌,混得出来是个迟志强,混不出来,英雄含笑上刑场,拜拜,二十年后又来玩……
哎哟,上帝!川剧无论怎样适应,怎样改革,也赶不上这个趟啊!当代优秀文学,海外高雅艺术,通通暂时靠边站。川戏班子算老几?门庭若不冷落,那才怪哩!
有志振兴者碰上这么个气候真够呛,既要千方百计改革川剧本身的僵化,又不能卖笑卖身去迎合上帝的腐化。怎样才算现代化?咀嚼苦果,慢慢消化。
莫怪我的意识流跑远了,就戏论戏说不深透,功夫在戏外,登高宏观,振兴川剧附属在振兴中华的大背景下,没法子超越社会的经济文化困境而独自拔地飞升。戏剧何时走出低谷?当问中华何时攀登高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