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人和环境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22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人和环境美
思效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因为还有近朱者不赤、近墨者不黑的一半。有句名言是大家熟知的:“出污泥而不染”;如果出污泥而尽染,岂不同“洪洞县里无好人”一样,令人难以置信吗?
人和环境的关系是反向的,辩证的,人是环境的产物,同时人可以影响和改造环境。环境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物理环境(或自然环境)和心理学环境(或行为环境)。物理环境可以离开人而存在,心理学环境则离不开人。现在由于“人化自然”的结果,纯粹的物理环境也越来越少了。所以在某种意义上,环境就是人,人和环境是同一的。
然而,我们往往见物而不见人,即重视自然环境的美,而忽视人自身的美。比如,种草种树,莳花移木,这本是好事,但取材于自然资源者少,滥用人力物力者多;大兴土木,建造亭台水榭等即属此类。
心理学环境有许多层次。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可以称之为大环境;文化环境,邻里环境,人际环境等,可以称之为小环境。大小环境的概念是相对的,它们处理的问题虽不相同,却有共同之处,即都以人为中心,以人的相互关系为转移。
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是大环境美的标志,它是通由人的美即相互关系的和谐而达到的。《国语》记载,楚灵王建章华之台,问伍举美不美?回答说:“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形镂为美,……”问题涉及的是环境美的问题,伍举却拉扯到人际关系上去,似乎是有背于论题,实际上表明了伍举的高明处。且看他给美下的定义:“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无害就是和谐,和谐就是美。一个环境,如果破坏了人们相互关系的和谐,就不能算作真正的美。这个道理在古代似乎得到普遍承认,连孔子也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大环境如此,小环境亦然。一个和睦的近邻里环境可以使人安居乐业;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可以使人心情舒畅;一个高雅的文化环境可以造就各种人才。据史记载,四世纪初的古罗马帝国,光首都一地,耸立的各种公共雕塑,计有大的骑马雕像二十二个,镀金像八十个,黄金象牙神像七十三个,铜像三千七百八十五个,高三十多米的巨象两个,全城共三千九百六十二个。真可谓雕像林立。这些雕像同遍布全城的剧场、庙堂、壁画、广场、喷泉、凯旋门、斗兽场、公共浴池等纪念性建筑和公共建筑一起,构成了一个“郁郁乎文哉”的文化氛围或环境。这样的环境是能够钟灵毓秀的,它孕育出不少各种杰出的人才。古罗马之所以能继古希腊之后,出现人类史上蔚为壮观的第二个文化高峰,是同这样的文化环境分不开的。
这样的环境当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由美的人创造出来的。“人杰”与“地灵”从来就是辩证的关系。十八世纪有一位英国作家,对荷兰的自然风光和市政设施之美赞不绝口,唯独对资产阶级暴发户深感倒胃,认为他们大煞风景,他说:“我在荷兰人家中见到的荷兰人,没有一个不给我这样的印象:一座富丽堂皇的埃及庙宇,里面供奉着的却是一头公牛。”
西方有句谚语:你想知道我是谁,请告诉我你的朋友是谁。这句话说的是人和环境美的关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