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我国食物问题的症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23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思想库

  我国食物问题的症结
本报记者 陈祖甲
周永春,男,1940年生,现为国家科委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他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继续就读于北京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撰写过《2000年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预测与对策》等论文。
记者:“民以食为天”。解决11亿人口食物问题是一件头等重要的事情。党和政府提出要引导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物结构。请您谈谈对食物问题的看法。
周永春:去年,我们曾对中国食物问题作过一些调查研究。从总的食物消费水平看,我国人民吃的动物性食品在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198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购买动物性食品为43.2公斤,比1981年增加8.6公斤,而同期购买的粮食折合成原粮减少了14.4公斤。农民1987年人均消费的动物性食品为17公斤,比1978年增加9.4公斤。人们在吃饱之后,多吃一些动物性食品。这是很自然的。
记者:增加动物性食品以什么标准为宜?
周永春:应该以保证身体健康为标准。一个人如果没有足够的动物蛋白补充是不能保证健康的。
记者:您能否具体说一说这个标准?
周永春:西方人的动物性食品相当充足,但并不合理。世界上较公认的是日本人的膳食结构。日本人每日平均需要热量的19.3%和蛋白质的51%是从动物性食物中摄取的。相比之下,中国人的食品就有差距。据有关部门测算,1985年,我国每人每天平均从食物中摄取热量为2548千卡,已达到营养学家建议的本世纪末的标准。但是,其中来自动物性食品的仅占6.9%,来自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仅占16%。1987年,我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为29.4公斤,是1985年日本人均值的27%,是世界人均值的22%。
记者:按您的意思,动物性食物不足是我国食物问题的症结所在。
周永春:是的。这是我们今后必须努力解决的问题。
记者:有的专家认为,我国粮食生产有限,养猪又费粮食,所以动物性食品不能增加很快,甚至还有平抑动物性食品消费的观点。
周永春:毫无疑问,人均占有粮食的数量是发展养殖业的基础。近五六年我国粮食生产基本稳定,若要有一个大的增长,还需要花费相当大的功夫,有一些时日。但是,我国动物性食物不足主要原因并非是粮食有限。
记者:何以见得?
周永春:以1985年为例,日本人均占有的粮食与我国几乎相等,人均占有的饲料仅为我国的1.5倍,而人均肉蛋奶的产量却是我国的4.1倍。再从总的投入产出上看,我国投入的饲料总量为日本的5.8倍,而肉蛋奶产量仅为日本的2.1倍。由此可见,粮食和饲料量少的,生产的肉蛋奶不一定少,相反,投入多的产出也不一定多。
记者:按这个统计,我国同日本生产同样数量的肉蛋奶,所花费的饲料是人家的3倍,太不经济了。
周永春:所以关键并不在于人均占有粮食和饲料量的多少。对增加动物性食物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两大因素,一是产品结构,二是科学技术水平,包括管理水平。
记者:请您对这两大因素作出具体分析。
周永春:我们还以日本作为比较对象。在肉蛋奶的人均占有量中,日本的饲料报酬率高的奶占56.7%,蛋和禽肉占27.4%,猪肉占11.7%;我国的奶占10.7%,蛋和禽肉占25.2%,而饲料报酬率较低的猪肉占60.3%。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猪为六畜之首”,致使决策部门始终把养猪作为发展养殖业的重点。我国人民的动物性食品也一直以猪肉为主。这个观念和这种状况需要转变。现在应该重视禽、蛋、鱼以及奶的发展。
记者:大多数老百姓还是爱吃猪肉的。
周永春:我不是说要减少猪肉的生产。猪肉的减少往往会引起人们心理的波动,造成社会的不安定。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性问题,需要慎重处置。但猪的饲料转化率太低,增加一公斤猪肉往往要花费七八公斤以上粮食,太不上算。在粮食不多的情况下,猪肉生产保持现有水平也就可以了。
记者:有的专家认为农业应把奶牛业放在首位,以解决动物性食品的不足。您怎么看?
周永春:根据调查,我们不完全同意这种意见。不错,从科学上说,牛奶的饲料转化率比较高。但是,多吃奶制品,对我国大多数人来说,还需要一个习惯过程;再说发展奶牛需要优良的草场,更需要大量增殖良种奶牛,这在10年内都难以见成效。相反,如果我们把养鸡、养鱼放在首位,也许更切合实际些,来得更快些。一则鸡、鱼容易养,农民一家一户都可以生产。作为食品也符合我国大多数人民的口味。二则饲料转化率比较高。
记者:除了产品结构之外,我国的饲料生产技术、饲养水平和饲料转化率也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周永春:因此说,解决我国食物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去年,我们就这个问题提出发展养殖业的10条建议。
记者:请您将这些建议作个概要的介绍。
周永春:一、逐步建立饲料作物种植业,改变目前以粮食为饲料的状况。加强高蛋白饲料玉米的选育和推广应用。二、逐步以全价配合饲料替代单一饲料。三、采取多条途径解决蛋白饲料匮缺的问题。四、开发水生饲料等替代粮食的饲料。五、建立畜禽良种的选育、繁育体系。六、建立畜禽疫病防治的社会服务体系。七、加强科学指导,改善目前粗放的饲养环境。八、发展生态养殖,科学地综合多级利用资源。九、加强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十、逐步引导开展适度规模的集约化经营。抓好这10条,经过10年努力,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和营养水平一定会得到改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