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荷兰的农业成就与农业模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23
第7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

  荷兰的农业成就与农业模式
本报记者 魏崴
荷兰的耕地面积仅为201万公顷,农业劳动人口只有29万。然而,1987年,它的农产品出口总额约为250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业出口国。去年,奶酪出口达40万吨,居世界第一。其它农产品如黄油、炼乳、鸡蛋、马铃薯的出口也在国际市场上地位显赫,名列前茅。至于囊括了60%世界花卉市场的花卉出口,更使其它国家望尘莫及。
这奇迹般的成就,主要是靠什么创造出来的?4月25日,本报记者在采访荷兰首相吕贝尔斯时,请他谈谈荷兰发展农业的奥妙。首相笑而答曰:“我们有一个适合我们自己的模式”。
荷兰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农场。目前,全国农场总数13万多,平均每户拥有土地15公顷,奶牛41头,规模都不甚大。农民是独立的经济单元,但又在某些方面联合起来,合作经营。开始是进行信贷合作,以后逐渐推广到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储藏、加工、销售、农业物资的供应以及信贷、技术服务等领域。各类合作社共2000余家,遍布全国各地。13万多户农民平均每户参加3至4个职能不同的合作社。这些基层合作社又分门别类,在全国组成25个中央合作社。
农民参加合作社,是通过认股或与合作社签订合同等不同形式,社员所承担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也因社而异,无统一规格。但是,各类合作社有一共同点:替社员服务,不以赢利为目的。各基层合作社对中央合作社保留充分的自主权。中央合作社的责任是协调政策,交流经验,影响政府,维护基层利益。
荷兰发展农业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科研、培训配套。
以提高生产率及产品质量为宗旨的荷兰农业科研,相当发达,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研究三类。基础研究由瓦格宁根的农业大学和乌得勒之兽医学院为主,应用研究由属于农业渔业部的25个研究所负责,任务是如何把基础研究成果用于实践,解决当前与今后农场面临的问题。实际研究由实验站或实验农场进行,主要是推广新成果。这三类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合同形式制度化,相互迅速交流信息,形成一个土壤改良、种子培育、农产品加工、环境保护、病虫害防治等专业设置齐备的科研网络。
荷兰政府农渔部负责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每年用于农业教育、科研及技术推广的费用,占该部预算的一半。初级、中级和高级专业培训学校遍及全国各地区,在校学生6万多,相当于农业就业人口的1/5。除制定农业政策外,农渔部的中心任务就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充分、系统的教育体制为农业稳定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吕贝尔斯首相说,合作社、科研培训以及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使农民可以不断以最优良的方法、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最经济的管理发展生产,这就是我们的模式,我们的农业成功的原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